司令员这会也听说了沈行舟捕到两条大黄鱼的消息。
他没想到这鱼自己还能得一条。
他也没有跟顾长青客气,收下了他送来的鱼。
又让自己媳妇把老家寄来的干菌菇拿一些给顾长青带走。
此时,沈行舟家的厨房里也忙活开了。
梁晓悦在灶下烧火,顺便跟着范嫂子和徐慧琴学厨艺。
按说,徐慧琴比梁晓悦要年长三岁。
可沈行舟的级别比他丈夫刘海华高。
所以,徐慧琴便喊梁晓悦一声嫂子。
梁晓悦也是今天才知道,军营里的“嫂子”不是按年龄来喊。
而是按丈夫的职务的高低来排。
除非那种年龄悬殊太大的,才不按这样称呼。
由于沈行舟提前把菜都洗净备好了,这会三个女人就显得没有那么忙碌。
范嫂子跟梁晓悦商量这十个菜该怎么安排。
最后,两人商定好。
做以下十道菜:红烧鳗鱼、香煎小黄鱼、清蒸鲳鱼、香辣蟹、红烧石九公、爆炒八爪鱼、水煮杂螺贝、葱烧海参、清炒白菜和冬瓜白贝汤。
就这样,九菜一汤就齐活了。
徐慧琴在后门外用炉子煮海鲜。
范桂香在灶上炒海鲜。
梁晓悦边烧火边跟着范桂香学做海鲜。
用范桂香的话说,海鲜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水煮或是清蒸。
口味重些的就用来辣炒。
提到辣炒螺贝,徐慧琴对梁晓悦道:“我家门口种了辣椒,梁嫂子要用的话直接去我家菜园子里摘。明年我再育辣椒苗的时候,给你几株苗。”
“好啊!谢谢弟妹。”
三个女人相处得很是融洽。
徐慧琴给梁晓悦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知分寸。
跟她们俩相处起来,梁晓悦觉得很轻松。
聊天中,她问二人,“我新来家属院,要不要去跟周围的邻居们互相认识一下?”
范桂香,“就跟我们住的这一排另外6户人家认识一下就好。这一排都是同一个舰队的家属。
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家里的男人们也是一起共事的。互相交好没有坏处。”
梁晓悦:“我跟行舟从家里来得急,没准备特产。你们说这带点什么东西上门合适?”
徐慧琴:“我觉得你家的鱼虾类还有挺多的,不如就送那些。家属院里的日子也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富足。这些东西能改善伙食,大家都愿意收。”
范桂香也笑着附和:“慧琴说的对,我也觉得这些合适。”
梁晓悦:“家里的小黄鱼还有点,你们觉得送那个合适吗?”
范桂香:“小黄鱼太贵重,送寻常些的鱼类或贝类都行。”
梁晓悦:“无妨,今天捕的小黄鱼多,送了些出去,家里还有三四十条,吃不完我怕放坏了。”
此时,范桂香跟徐慧琴也对梁晓悦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觉得她大方,与人结交真诚不敷衍。
但范桂香还是多说了一句。“小黄鱼吃不完可以做成鱼丸。你那还有四十多斤鱼,能做二十斤左右的鱼丸。要是嫌少,还能把马友鱼肉加一些一起做。”
“范嫂子,做鱼丸麻烦吗?”
“还好!你要是想做的话,我下午帮你做。”
徐慧琴:“我下午也没事,可以帮忙。”
“也行,那又要麻烦嫂子和弟妹了。”
梁晓悦确实怕这些鱼放坏了,听说能做成鱼丸这样也能多放几天。
又能改善一下伙食。便同意了范桂香的提议。
三人又聊到了今天的菜色。
范桂香道:“你家今天这一桌菜的规格,怕是家属院里无人能超越。”
徐慧琴也道:“可不,都是稀罕的海味呢!我们平时想遇一两样都是奢望,没想到你们两口子一出马就是大丰收。”
梁晓悦:“运气好!要不是梁嫂子告诉我们今天是中潮,我们也捕不到这么多海货。”
范桂香则说是梁晓悦自己的运气好。
她们相约着以后一起赶海。
梁晓悦:“你们以后都带上我。我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闲在家里也无聊。”
来到海岛后,她也想融入家属院里的生活。
要说在家里闲得无聊那是扯,她两世都是很安静的性格。
要说宅女,怕是没人能宅得过她。
而且,她还有一个空间打发时间呢!
在里面无论种植药材,还是研制药品,都能打发时间。
只是现在的情况和环境不一样,她也不想太宅了。
也想好好感受一下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海岛生活。
范桂香笑道:“那必须得带上你,就你这好运气,我们跟你一起赶海铁定沾光。”
11点钟的时候,客人来齐了,所有菜都端上桌。
今天的主食,是梁晓悦跟范桂香一起做的玉米面南瓜馒头。
玉米面是服务社里买的,南瓜是范桂香自己种的。
三个女人做完饭菜后,也被请上了桌。
梁晓悦做为今天的女主角自然是跟沈行舟一起坐主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