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一旦建成,最考验人的,不再是体力和干劲,而是日复一日的精细管理。
李浩轩深知这一点。
在投放种源后的第三天,他召集了李二牛和另外四个他观察下来最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在大棚里开了一个简短的会。
“各位兄弟,大棚建好了,后面的活,就是细水长流的养护。我打算成立一个正式的养护队,以后就不再招临时工了。”李浩轩开门见山。
几个人都愣住了,脸上露出一丝紧张。
“我希望你们五个,能成为咱们养殖场第一批正式的工人。”李浩轩目光扫过他们,“以后,你们就不用再记日结工了,我给你们开工资。”
“开工资?”李二牛挠了挠头,这个词对他们来说还有些陌生。
“对,就是每个月固定给你们发钱。”李浩轩解释道,“我给你们每个人定一个月三十块钱的底薪。以后养殖场效益好了,还会有奖金。”
一个月三十块!
这个数字让五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天一块五,一个月干满三十天也才四十五块。但谁都知道,不可能天天有活干。刨去下雨天和农忙,一个月能挣个二十块出头就顶天了。现在李浩轩直接给出三十块的底薪,这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浩轩……不,老板!我干!”李二牛第一个表态,他激动地站直了身体。
“我们也干!”其他四人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李浩轩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从今天起,二牛哥,你就是养护队的队长。这五百个箱子,你手下四个人,一人负责一百个。每天的工作很简单,检查湿度、温度,按时投喂基料。所有情况,都要记在本子上,每天向我汇报。”
他拿出五个崭新的笔记本和铅笔,分给他们。
“丑话说在前面。”李浩轩的脸色严肃起来,“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守我的规矩。第一,不准偷懒耍滑,你们养的蚯蚓,长势会直接跟你们的奖金挂钩。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不准偷盗!不管是木料、基料,还是一条蚯管,都是养殖场的财产。谁要是敢伸手,别怪我李浩轩翻脸不认人,直接送派出所!”
他的语气冰冷,不带一丝玩笑。五个人心中一凛,都郑重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靠山村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管理团队,草草成立了。但正是这个简单的草台班子,即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接下来的日子,大棚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王国。
李二牛五人,像是守护着珍宝一样,每天天不亮就钻进大棚,严格按照李浩轩教的方法,给养殖箱喷水、测温、添加发酵好的饲料。
李浩轩则每天定时巡查,检查他们的记录,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
而那些蚯蚓,也回报了他们最丰厚的回馈。
在恒定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食物供应下,这些小生命开始了爆炸式的繁殖。箱子里的基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消耗、转化。
半个月后,李浩轩打开一个箱子检查。
只看了一眼,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整个箱子表层的基料,几乎看不到土,全是密密麻麻、蠕动着的肥硕红蚯蚓,像一锅烧开的沸水,充满了生命力。
“可以采收了。”李浩轩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向林晚晴承诺的一个月期限,仅仅过了二十天,他已经有了充足的底气。
第二天,养殖场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采收。
李浩轩教给了工人们一种全新的采收方法——光照驱赶法。
他们将需要采收的养殖箱搬到棚外阳光下,强光照射下,畏光的蚯蚓会拼命往箱子深处钻。仅仅十几分钟后,箱子表层十公分厚的基料里,就几乎找不到一条成年的蚯蚓了。
“把这层土刮下来,这就是咱们的第一批产品!”李浩轩下令。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层已经被蚯蚓处理过的、富含营养的黑色基料刮下,过筛,将里面的幼蚓和卵茧重新放回箱内,只留下最肥硕的成体蚯蚓。
一箱,两箱,十箱……
当一百个箱子的蚯蚓全部被分离出来后,磅秤上显示出的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一百三十斤!我的乖乖,这才采了一百个箱子啊!”李二牛看着磅秤,激动得满脸通红。
李浩轩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不仅做到了,而且是超额完成!
当天下午,林晚晴的卡车如约而至。
当司机看到那几大筐活蹦乱跳、肥硕无比的蚯蚓时,眼神里满是震惊。他亲自过秤,一百三十斤,只多不少。
“小李老板,林厂长让我给您带句话。”司机装好货,递给李浩轩一个信封,“她说,干得漂亮。这是这次的货款,一斤一块钱,总共一百三十块。按照约定,扣除三十块的投资款,剩下的一百块都在这里。”
李浩轩接过信封,捏了捏,里面是厚厚的一叠“大团结”。
这是他重生以来,靠自己双手挣到的第一笔巨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