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帜招风雷,吴使叩蜀门】
曹魏仙朝,疆域辽阔,并非铁板一块。
张合万军覆没,张辽即将征讨的消息,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惊惧者有之,愤怒者有之。
却也有暗流,在涌动。
一些边陲城池,散修聚集之地。
酒馆茶肆间,悄然流传起季汉之事。
“听说了吗?那刘备刘玄德,仁德之主,竟在流萤荒原立国了!”
“何止立国!丞相诸葛亮,以数千新卒,大破曹魏一万精锐!阵斩张合!”
“嘶——!那张儁乂可是天仙中的好手!竟也折了?”
“诸葛孔明,用兵如神!更难得是,那季汉招贤纳士,不同出身,唯才是举!待遇极厚!”
“哼!曹魏横征暴敛,视我等如草芥!若能投奔仁德之主……”
议论声压得低,眼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
更有甚者。
数日后。
曹魏东部边城“弋阳”。
守将乃夏侯家远支,平日骄横,克扣军饷,动辄打骂士卒。
是夜,军营火起,喊杀声震天!
那守将于睡梦中被亲兵割了首级!
叛乱头目,一名满脸风霜的百夫长,提着滴血的头颅,踏上点将台,振臂高呼:
“夏侯无道!曹魏不仁!吾等皆炎黄子孙,岂能永为奴役?今刘皇叔仁德布于四海,诸葛丞相智略冠绝九天!此乃天意!愿随我投奔季汉者,弃暗投明,就在今日!”
“反了!”
“投奔皇叔!”
应者云集!
大半守军竟随之哗变,打开城门,卷了府库,化作一股洪流,直奔西方流萤荒原而去!
类似事件,数日间,于曹魏边境接连发生三起!
规模不大,却如一根根毒刺,扎得邺都城生疼!
消息传回邺都。
朝堂之上,刚刚誓师完毕,准备开拔的张辽、司马懿,被紧急叫停!
曹操面沉似水,看着各地传来的急报。
“弋阳叛、庐江乱、甚至邺都附近都有散修聚众,打出‘迎刘皇叔’旗号!”曹操气极反笑,“好啊!朕的江山,竟是这般人心向背?”
他冰冷的目光扫过群臣:“这就是尔等治下的太平盛世?”
群臣战栗,无人敢答。
司马懿眉头紧锁,出列道:“陛下,此乃诸葛亮攻心之计!其借大胜之威,散播谣言,蛊惑人心!若我军主力尽出征讨荒原,境内空虚,恐生更大变故!”
曹操何尝不知?
内部不稳,大军岂能远征?
若后方烽烟四起,前线便是打了胜仗,又有何用?
“张辽。”
“臣在!”
“征讨之事,暂缓。”曹操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命你部,分兵驰援各边境要镇,肃清内部叛逆!凡有勾结季汉、煽动叛乱者,株连九族!杀无赦!”
“臣…遵旨!”张辽抱拳,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沙场对决,他无惧任何敌手,但这等四处救火的活计,最是耗损心力。
司马懿暗叹一声。
诸葛亮这一手,不费一兵一卒,便生生拖住了大魏三万虎豹仙骑的步伐!
好厉害的阳谋!
曹魏这台战争机器,不得不先掉转炮口,清理自身的锈蚀与裂痕。
……
而就在曹魏陷入短暂内乱之际。
蜀城,却迎来了一位意外的客人。
东吴使者,诸葛瑾之子——诸葛恪!
车驾华美,仪仗森严,径直停在蜀城新筑的城门之外。
“东吴使者诸葛恪,奉吾主吴大帝之命,特来拜会季汉之主,呈交国书!”
声音清朗,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傲气。
城门守将不敢怠慢,飞速通传。
不多时,城门大开。
简雍一身正式官袍,笑容可掬地迎出:“原来是东吴贵使驾临,有失远迎!我主已在府内等候,请!”
太守府内,刘备端坐主位,庞统立于一侧。
诸葛恪昂首而入,举止有度,先行一礼:“外臣诸葛恪,见过季汉之主。”
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刘备与庞统,暗自评估。
“贵使不必多礼。”刘备抬手,语气温和,“吴大帝突然遣使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诸葛恪微微一笑,取出鎏金国书:“吾主闻皇叔于九天再竖汉帜,孔明先生更展神威,大破魏军,心中欣喜,特命外臣前来道贺!”
道贺?怕是来探虚实吧。庞统小眼睛眯起,却不点破。
刘备接过国书,浏览一番,无非是些客套贺词。
他放下国书,笑道:“多谢吴大帝美意。备,飘零至此,不过求存而已。”
“皇叔过谦了。”诸葛恪话锋一转,“如今曹魏势大,虎视眈眈,视我江东与皇叔如眼中钉肉中刺。吾主以为,我等当摒弃前嫌,同舟共济。”
他看向刘备,目光灼灼:“吾主有意,与季汉互通有无,建立邦交,缔结盟约,共御曹魏!不知皇叔意下如何?”
结盟?
刘备与庞统对视一眼。
这倒是意外之喜,却也可能是糖衣毒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