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清晨,林枫蹲在404寝室门口啃包子时,手机在裤袋里震得发烫。
他咬着包子皮抬头,屏幕上"匿名邮件"四个字像根细针,扎得他后槽牙发酸。
"老林?"门内传来赵子轩的调笑,"昨儿又熬夜改报告?
你这黑眼圈快赶上陈默的游戏战绩了。"
林枫没接话,拇指划开邮件附件。
第一张截图就让他噎住——张野晨练时抱拳行礼的照片被标红,旁边备注:"每日06:30-06:35,抱拳频率12次/分钟,超出常规学生晨练动作均值2.3倍"。
往下翻,赵子轩在三食堂搭讪外语系女生的录音波形图占满屏幕,分析标注:"语调起伏值1.7,高于普通对话0.9个单位,疑似异常社交行为"。
最底下是份《学生稳定性评估模型》摘要,"非规范表达频次"被列为一级风险指标,404四人的名字排在"高风险清单"前四。
包子皮掉在地上,沾了层灰。
林枫喉结动了动,后颈泛起凉意——原来他们从未真正走出监控的网,只是从被拍摄的影像,变成了被拆解的数据点。
"老林你怎么了?"张野的脑袋从门后探出来,习武的人动作带风,带得林枫手里的手机晃了晃。
他慌忙把屏幕按在腿上,抬头时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没事,委员会今天第一次会议,得提前去占座。"
行政楼302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凉。
林枫找了角落的位置坐下,指尖还残留着手机屏幕的余温。
王教官推门进来时,作训服的风纪扣系得严严实实,手里抱着台笔记本电脑。
他把电脑往桌上一放,投影幕布瞬间亮起"校园行为预警系统试点方案"的标题。
"系统通过AI识别异常聚集、情绪激动等行为,自动上报至学工处。"王教官手指关节抵着遥控器,屏幕上跳动着"三人以上非课程聚集声量超过60分贝"的识别关键词,"这不是监控,是预防。"
会议室里有人点头,后勤处的老师推了推眼镜:"上次404在操场拉横幅,要这系统在,也不至于闹到上热搜。"
林枫盯着投影里"情绪激动"的判定标准——心率超过85次/分钟,声量超过70分贝,持续时间超过30秒。
他想起张野上次为帮丢钱包的学妹追小偷,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的喘息;想起赵子轩在辩论赛上据理力争时泛红的耳尖。
这些被系统标记为"异常"的瞬间,本是鲜活的、滚烫的。
"王教官。"他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间屋子的目光都砸过来,"如果一个男生在银杏树下哭,系统会标记为'情绪失控'还是'需要帮助'?"
王教官的手顿在遥控器上,投影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
苏晚晴坐在长桌另一头,推了推眼镜接话:"我查过校心理中心数据,大一男生主动求助率不到女生的三分之一。
不是不需要,是他们觉得'哭'不体面,'说出来'太软弱。"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根细针戳破了会议室里的沉闷。
林枫摸到口袋里皱巴巴的观察档案截图,指腹蹭过"非规范表达"几个字:"我们不如先做个实验——让沉默的情绪有地方落地。"
散会时,夕阳把窗棂割成金红色的条。
苏晚晴经过林枫身边时,指尖轻轻压了压他手背:"需要帮忙随时找我。"她的温度透过衬衫袖口渗进来,像颗小太阳。
当晚404的灯亮到凌晨。
陈默把电脑搬到桌上,机械键盘敲出连串脆响:"小程序入口藏在校园地图的'最安静角落'标注下,投稿匿名,AI生成抽象音效,避免文字暴露身份。"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广播时间定在夜间,这时候学生心理防御最弱。"
赵子轩翘着二郎腿窝在椅子里,晃着手机笑:"老林这招高啊,用声音当树洞,比我那些土味情话还催泪。"话音未落,张野已经抢过他的手机:"我来录段!
江湖人也会怕,但有人听,就不算孤身。"他挺直腰板,喉结滚动着说完,倒像在对江湖兄弟剖白。
林枫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失眠数据图,鼠标停在"凌晨1:00"的峰值点。
他想起自己刚入学时,躲在被子里听着室友的呼噜声掉眼泪的夜——那时他多希望,黑暗里能有个声音说,我知道你不好过。
"就定一点。"他点击确认键,屏幕蓝光映得他眼底发亮。
广播首夜,404的电脑后台不断弹出提示。
第一条留言跳出来时,林枫的手指在触控板上停了三秒。"听到那个叹气,我哭了。
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装没事的人。"简单的字,却让他想起观察档案里那些冰冷的数字——原来每个"异常"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挣扎。
小兰带着女篮队员在操场摆了一圈小灯,暖黄的光像散落的星子。
她们不说话,只是抱着膝盖坐着,有人把脸埋在臂弯里,肩膀微微发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