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观众涌了进来。
起初是试探性的脚步,学生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由纯白展板和冰冷屏幕构成的空间,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艺术馆。
但很快,窃窃私语被一种沉重的寂静所取代。
正对着入口的巨幅屏幕上,一根刺眼的红色数据柱状图拔地而起,旁边标注着一行冰冷的文字:“一条‘林枫骂人’视频,37万点赞,星火传媒获利1.2万元。”
数字是抽象的,但当它与一个熟悉的名字并列时,便产生了令人窒息的具象冲击。
人群沉默了,那些曾经在视频下敲下“解气”“骂得好”的学生,此刻只觉得脸颊发烫。
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情绪的宣泄,都被精确地量化成了商业流水线上冷冰冰的收益。
原来,他们的愤怒是有价格的。
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音响循环播放着一段录音,声音不大,却像钩子一样攫住了路过者的脚步。
那是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冷笑:“真实不重要,对立才值钱。他们只需要一个靶子,一群自以为正义的弓箭手,我们负责卖箭就行。”
没人知道说话者是谁,但这番话像病毒一样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让刚刚被数据震撼的心再次下沉。
突然,一阵小小的骚动在“情绪定价区”展板前响起。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将自己的手机贴上了感应区,展板屏幕上立刻弹出了一个短视频的播放界面,标题赫然是《404宿舍之战:高情商的人从不当面撕破脸》。
男生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惊恐地指着屏幕,声音都有些变调:“这……这是我昨天晚上搜了‘室友吵架怎么解决’之后,平台给我推的第一个视频!”
周围的人探过头,只见视频内容正是两个演员夸张地扮演着一个和事佬和一个暴躁狂,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制造对立。
而视频的发布者,正是星火传媒旗下的一个矩阵小号。
人群中发出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原来那看不见的算法,早已为他们的每一次情绪波动都准备好了剧本和商品。
最让人心碎的一幕发生在“情绪捕捉墙”前。
这是陈默连夜赶工设计的互动装置,观众可以匿名输入近期最让自己愤怒的一件事,系统后台会通过关键词,在大数据模型中进行语义匹配,寻找是否有同类型的营销话术在背后推波助澜。
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生,犹豫了很久,才在输入框里敲下了“苏晚晴被林枫PUA”。
她曾是“守护苏晚晴”小分队最积极的成员之一,为苏晚晴写过小作文,和“林枫的粉丝”在评论区对骂过几百楼。
她坚信自己是在为正义发声,是在拯救一个被控制的女孩。
当她按下回车键,巨大的屏幕上,数据流飞速闪过,最终定格。
屏幕中央跳出一行大字:“检测到23个高度相似的话术模板。”
紧接着,23条文案像瀑布一样罗列出来,从“姐妹们快跑!这种控制欲强的男人太可怕了!”到“深度解析:林枫眼神里的轻蔑与苏晚晴的怯懦”,每一条都精准地踩在她曾经的愤怒点上。
而这些文案的来源,无一例外,全部指向星火传媒控制的数十个不同领域的营销号。
屏幕最下方,一行冰冷的总结陈词,像一把尖刀插进了她的心脏:“您所投入的97%的情感,与事件本身无关,而是被以上模板引导的结果。”
女生呆呆地看着屏幕,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她慢慢地蹲下身,将脸埋在膝盖里,肩膀开始无法抑制地耸动,压抑的哭声从臂弯中传出。
“原来……原来我不是在关心她,”她哽咽着,像在对自己,也像在对这个荒诞的世界发问,“我只是……在给他们刷KPI……”
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递过来一张纸巾。
女生抬起头,泪眼婆娑中,看到了一张熟悉而温柔的脸。
是苏晚晴。
苏晚晴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她蹲了一会儿。
然后,她站起身,从旁边拿起一支记号笔,在洁白的墙壁空白处,一笔一划,用力写下了一行字。
“我的情绪,我自己定义。”
人群外围,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阿Ken的手心已经开始冒汗。
他伪装成普通的参观者潜入展厅,本想看看这群学生究竟搞了什么名堂,却没想到,这里不是一个展览,而是一个审判庭。
他的目光扫过一个互动游戏区,屏幕上赫然写着“摔跤计划——你的点击值多少钱?”。
这正是他一手策划,让林枫在篮球赛上“意外”摔倒并“输不起骂人”的成名作。
屏幕上有一个巨大的按钮,写着“安排林枫摔倒”。
有好奇的观众点了上去,屏幕上的数字立刻开始滚动:网络暴力词条+124,星火传媒收益+0.03元,当事人心理创伤指数+0.1。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