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在文档的开头,孤独地闪烁,像一颗迷失在白色荒漠里的心脏。
赵子轩深吸一口气,那股混杂着旧书和消毒水味的图书馆空气,第一次让他感到如此清醒。
他敲下了键盘。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设计的自我吹嘘,只有一行朴素到近乎笨拙的文字:“赵子轩,一个试图停止扮演他人,学着做自己的应届毕业生。”
这行字像一根针,戳破了他过去二十多年里吹起来的无数个彩色气球。
就在这时,宿舍404的群聊里弹出一条消息,是林枫发的,言简意赅:“都回来,紧急会议。”
当晚的404宿舍,气氛比期末考前夜还要凝重。
空气中没有泡面的香气,只有三份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被摊开在桌面上,散发着无形的压力。
林枫的手机屏幕上,一份是互联网大厂的录用通知,年薪28万,刺眼的数字几乎照亮了张野的眼睛;一份是西部支教的录取通知,每月补贴3500元,卑微得像个玩笑;最后一份,则是一家热门综艺团队的实习编剧合同,签约费50万,承诺将他打造成下一个“金牌策划”。
“我选支教。”林枫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今晚夜宵吃什么。
张野手里的薯片“啪”地一声捏碎了,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疯了?五十万!五十万啊林枫!那地方别说外卖了,连个像样的信号塔都没有!你想过原始人生活吗?”
林枫没有被他的激动感染,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种超越他们年龄的沧桑:“我没那么高尚。你们知道我爸是干嘛的,一辈子在工地上。有一年夏天,他中暑晕倒在钢筋堆里,是一个叫老周的工友,连想都没想就背着他跑了两公里送到镇上卫生院。我前几天给老周打电话,他说他孙女上小学了,但村里连个能看课外书的图书角都没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那份金光闪闪的合同,“大厂和综艺团队,他们会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我,用流量数据定义我,甚至用查重软件扫描我的每一个创意。但那个村里的孩子,不会。他们只会问我,故事里的大山外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一瞬间,整个宿舍都安静了。
张野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林枫的选择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被层层包装起来的真实欲望和恐惧。
“我明白了。”一直沉默的陈默突然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电脑屏幕的光。
他十指如飞,在键盘上敲击起来,几秒钟后,一个共享文档的链接被甩进了404群聊。
文档的标题是:“404反完美简历模板”。
陈默清了清嗓子,像个产品经理一样开始介绍:“规则一,删除所有模糊、空洞、无法被证实的形容词。”他率先在文档里敲下第一条:“不写‘精通演示文稿制作’,要写‘曾独立为张野的毕业答辩制作三十页幻灯片,现场效果被导师评价为可以直接上映的微电影’。”
张野看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抢过键盘,脸上带着一丝匪夷所思的兴奋:“对!不写‘具备优秀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写‘曾先后三次成功调解本人与宿舍楼下王姨因在寝室煮火锅产生的严重外交纠纷,并与王姨达成战略和解’。”
赵子轩看着屏幕上这些荒唐却又无比真实的“能力证明”,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胸口直冲眼眶。
他想起了苏晚晴的话,想起了自己删了又写的“校园情圣”标签。
那些虚假的完美,就像一件租来的礼服,看上去光鲜,却在每一个转身时都提醒着你,它不属于你。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重重地落在键盘上,敲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一行:“不写‘形象气质佳,有亲和力’,要写‘在校期间因穿一件花衬衫被游客误认为本地网红,并成功引导两万粉丝关注了小雅单位的官方文旅账号’。”
那一夜,404宿舍的灯没有熄。
四个年轻人像一群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疯狂地解构着自己,把那些被标准简历格式所抛弃的、充满烟火气的、甚至有些滑稽的真实经历,一条条地填充进那份共享文档。
文档里塞满了他们的青春,荒唐,却滚烫。
第二天,赵子轩怀着一种奔赴刑场般的悲壮,把这份“反完美简历”通过小雅发了出去。
他几乎已经预见到了石沉大海的结局。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下午他就接到了文旅局人事科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客气,但带着明显的审视:“赵先生,我们收到了你的简历。说实话,非常……特别。”对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措辞,“我们很欣赏这种新颖的形式。但是,局里有领导提出一个疑问——你是不是想利用这个岗位,炒作自己成为一个网红?”
这个问题像一把淬了冰的尖刀,直直刺向他刚刚建立起来的“真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