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空气浓稠得像化不开的墨,林枫独自坐在信号站后台,屏幕幽微的光照亮他布满血丝的双眼。
右上角,一个猩红的数字“17”无声地跳动着,这是第十七条服务器停机预警,像一声声催命的倒计时。
他点开后台账单,一串刺眼的数字几乎灼伤了他的视网膜,电费比上个月翻了整整三倍。
那家一直标榜支持公益项目的云服务商,不知何时悄然撤下了“公益折扣”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冰冷的系统提示赫然在目:“检测到商业用途,已自动切换为标准计价模式。”
这盆冷水浇得他心底发寒。
他划开手机,点开苏晚晴几小时前发来的那份收购协议。
青禾资本,这个名字在创投圈里如雷贯耳,他们给“404信号站”这个品牌估值八百万。
数字听起来很诱人,但林枫的目光却死死钉在附加条款上:运营权、核心数据归属权、品牌命名权,全部无条件转让给青禾资本。
他甚至不需要律师,就能读懂这字里行间赤裸裸的吞噬欲。
更让他觉得恶心的是协议末尾那条“品牌重塑建议”——建议加入时下流行的萌系IP形象,以提升用户粘性与商业变现潜力。
萌系IP?
他们是想让那些在绝境中求救的孩子,对着一只卡通猫的头像诉说苦难吗?
林枫发出一声压抑的冷笑,胸腔里翻滚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怒火。
他反手将那条建议截图,连同估值条款一起,甩进了只有四个人的微信小群里。
他没有多说一个字,只配上了一句冰冷的话:“他们想买我们的壳,顺便埋了我们的魂。”
群里沉默了足足一分钟,然后瞬间炸开了锅。
次日破晓,天光还未完全撕开青州的夜幕,四道身影鬼鬼祟祟地出现在青州大学后山那片荒废已久的区域。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间被藤蔓和岁月封锁的废弃机房。
十年前,为了躲避宿管夜里查寝,还是个技术宅的陈默硬是在这里用几台破烂电脑,搭建起了一个只属于青大学生的校园BBS局域网,那也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机房的铁门早已锈死,合页处凝固着暗红色的铁锈,像干涸的血。
张野二话不说,从背包里抽出一根不知从哪个工地捡来的撬棍,深吸一口气,肌肉紧绷,用最原始的蛮力对准门缝狠狠砸了下去。
“哐当!”一声巨响,惊起林中一片宿鸟。
铁屑和灰尘簌簌落下,张野的虎口被震得发麻,但他只是啐了一口,再次抡起撬棍。
几下之后,门锁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轰然洞开。
一股混合着霉味、尘土和电子元件腐朽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呛得几人连连咳嗽。
机房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晨光从布满蛛网的窗户缝隙中艰难地挤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陈默像是被植入了导航芯片,凭着记忆径直走向墙角,拨开一堆腐烂的纸箱,摸索着。
片刻后,他的手触到了一个冰凉坚硬的物体。
他用力将其拖出,那是一个用军用防潮布紧紧包裹着的金属箱。
当防潮布被层层揭开,一台老旧的塔式服务器主机显露出来,机箱侧面贴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标签,上面是陈默当年用马克笔写下的一行字,笔迹张扬而青涩:“404一号,愿它比我们活得久。”
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
这台机器,是他们用整个大一攒下的生活费和奖学金,从电脑城东拼西凑组装起来的,是“404信号站”真正的第一块基石。
林枫拿出手机,对着这台蒙尘的“老伙计”拍下一张照片,没有开闪光灯,任由那微弱的晨光为它镀上一层神圣的金色。
他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只配了七个字:“老伙计,该起床了。”
夜幕再次降临,废弃机房里亮起了几盏充电应急灯。
陈默几乎是跪在那台主机前,小心翼翼地拆开机箱,清理着积攒了十年的灰尘。
当他接上临时电源,尝试读取硬盘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随着一阵轻微的“咔哒”声,屏幕上竟然真的跳出了熟悉的读取进度条。
硬盘,还活着!
数据恢复的过程像一场考古发掘,充满了惊喜。
硬盘里不仅完整保留着“404”项目初创期所有用户的留言备份,那些质朴的求助与感谢,像一颗颗时间的琥珀,封存着他们最初的理想。
更让陈默激动到颤抖的是,他在一个加密文件夹里,找到了自己大二时因为技术瓶颈和学业压力而放弃的一个项目——一份完整却从未发布的“去中心化通信协议”的源码。
“卧槽!”赵子轩的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灯泡,他一把抓住陈默的肩膀,“默哥,这玩意儿要是能运行起来,我们就能绕开所有云服务商,自己搭建节点,自己建一张网!他们断我们的电,我们就自己发电!”
理想的火焰被瞬间点燃,但现实的冰水也随之泼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