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洪流的第一个具象化表现,是GitHub上那个名为“萤火协议”的项目页面。
48小时内,星标数从两位数一路狂飙,突破了一万大关。
数字的跳动像疯长的藤蔓,缠绕着每一个见证者的心脏。
但林枫知道,那行冰冷的数字远不是故事的全部。
真正让他瞳孔收缩的,是后台地图上那些凭空冒出来的新光点。
217个。
它们不是由团队部署的冗余备份,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自发响应。
有挂着高校内网标识的实验室服务器,有社区图书馆淘汰下来的旧电脑,甚至在地球的另一端,几个海外华人留学生凑钱租了一台服务器,架设起一个跨越防火墙的中转站。
每一盏被点亮的萤火,背后都是一个不计回报的陌生人。
机房里弥漫着速溶咖啡和能量饮料混合的甜腻气味,陈默和张野已经轮流睡了几个小时,唯有林枫,双眼布满血丝,像一尊焊死在屏幕前的雕像。
就在这时,一个ID为“阿凯”的用户提交了项目开源后的第一个优化补丁。
提交说明里只有短短两句话:“我延期毕业那年,靠你们的信号站找到了线上心理援助,没让自己陷入困境。现在,我用代码来偿还这份恩情。”
林枫盯着那两行字,感觉三天三夜积累的疲惫被一股暖流瞬间冲刷干净。
他没有直接合并代码,而是截下图,在项目主页和所有社群里发布了一条置顶公告。
公告内容很简单:“这里没有创始人,只有共建者。欢迎第一位共建者,阿凯。”
社区的火焰被彻底点燃。
而另一边,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正悄然逼近。
青禾资本的电话打到了赵子轩的私人手机上。
对方的声音彬彬有礼,像经过专业仪表校准,每一个字都落在最舒适的音区。
“赵先生,我是青禾资本的李瑞。我们非常欣赏404项目的潜力,希望可以进行一次合作升级。”
赵子轩靠在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按下了手机的录音键。
“怎么个升级法?”
“我们希望由青禾的专业团队接手404信号站的日常运营和品牌管理,”李瑞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当然,404这个品牌我们会完整保留,并且郑重承诺,绝不会将孩子们的求助故事进行任何商业化包装。”
这个承诺听起来完美无瑕,仿佛是天使递来的橄榄枝。
赵子轩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一丝金属的冷意。
“李先生,我有个问题。既然是谈合作,为什么在打这个电话之前,贵公司旗下的关联公司已经抢注了‘404信号站’、‘萤火虫计划’等十几个相关域名?为什么B站和小红书上几个讲述信号站故事的热门视频,在这两天会因为‘版权方投诉’而被下架?”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连电流的嘶嘶声都仿佛在嘲笑这份尴尬。
过了足足半分钟,李瑞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这一次,那层温文尔雅的包装被撕开了,露出了冰冷的内核:“赵先生,资本需要控制叙事。”
“明白了。”赵子轩干脆地挂断电话。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这段录音稍作剪辑,直接在自己的直播间里公之于众。
他甚至没有加任何煽动性的解说,只是给视频起了一个平淡的标题——《他们说,善意需要管理》。
直播间的弹幕,在那段录音播放完毕的瞬间,从稀疏变得稠密,最后汇成一片白色的瀑布,几乎覆盖了整个屏幕。
最醒目的一条评论被无数人点赞顶起:“我们不需要被管理,只需要被相信。”
当晚,林枫召集了所有人。
青禾资本的试探像一记警钟,让他们意识到,仅凭一腔热血无法抵御洪水猛兽。
他们需要规则,需要一个能保护这片萤火不被狂风吹熄的盾牌。
四个创始人,加上最早的核心志愿者,围着一张小小的白板,彻夜讨论,最终制定出了属于他们的《404公约》。
公约只有四条,却字字千钧:一,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品牌或公司收购。
二,永不以任何理由售卖、交换用户数据。
三,所有核心技术永久开源共享。
四,一切重大决策,由“捐赠者、受助者、志愿者”三方代表投票决定。
林枫从废旧零件堆里翻出一块淘汰下来的3.5寸硬盘盘片,用电刻笔,一笔一划地将这四条公约刻了上去。
盘片冰冷而坚硬,在机房的灯光下反射出森然的光。
他用一根金属线将它吊起,悬挂在服务器机柜的正中央,随着空调的微风轻轻旋转。
“以后,谁想动404的根,先问问这块铁答不答应。”林枫的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
张野看着那块旋转的盘片,咧嘴一笑,打破了肃穆的气氛:“行啊枫哥,咱这破机房,让你整得跟神庙似的,还供上圣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