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管人力的媒体发布会定在次日上午九点,地点选在酒店顶层的水晶厅。
王振国凌晨四点就醒了,对着镜子系第三遍领带时,喉结还在发紧——昨夜那个女工后颈白发的监控截图,像根细针扎在他视网膜上。
助理小吴送来的西装熨得笔挺,他却总觉得领口勒得慌,仿佛有双无形的手正掐着他的气管。
水晶厅的聚光灯亮起时,王振国站在蓝白相间的企业LOGO前,掌心沁出的汗在西装内侧洇出两片浅渍。
台下记者的镜头像一片银色森林,最前排举着"财经时报"牌子的老记者正推眼镜,那动作让他想起技术部主管汇报数据异常时的模样。
"我们的系统经过严格测试,完全客观公正。"王振国的声音比预想中平稳,甚至带了点惯常的商业微笑,"个别员工无法适应高效管理,不能归咎于技术。"
大屏应声切换画面,剪辑过的监控录像开始滚动:流水线工人低头调整零件(配文:低效走神)、质检岗女工揉了揉太阳穴(配文:消极怠工)、搬运工弯腰系鞋带(配文:无效耗时)。
台下传来零星的快门声,王振国看见第三排有个举着手机的年轻女孩在皱眉——那是竞品公司的市场专员,他认得。
同一时刻,404寝室的电脑屏幕泛着冷光。
林枫蜷在椅子里,指节抵着下巴,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陈默的机械键盘突然"咔"地一响,他抬头,就见室友盯着直播画面里被标注"低效"的老马——老人正用虎口抵着后颈,那是他犯颈椎病时的习惯动作。
"这孙子把人当机器训。"赵子轩咬着吸管,塑料杯被捏得咔咔响。
他今早刚退了给暗恋学妹写的情诗手稿,此刻眼底燃着股子狠劲,"上周我去工厂蹲点,老马那组为赶订单连续加班三天,系统倒好,专挑人最累的时候抓小辫子。"
林枫没接话。
他盯着屏幕里王振国嘴角的笑,想起阿珍说过,这位CEO最爱在年会上说"数据是企业的血液"。
血液?
他冷笑一声,血液里要是掺了毒,流得越快死得越惨。
"他最怕什么?"林枫突然转头。
赵子轩愣了愣,吸管从嘴里滑出来:"怕投资人觉得他不赚钱。"
"对了。"林枫的指尖在桌沿敲出轻响,目光扫过墙上贴的"卧龙凤雏寝室公约"(第三条:少给老子惹事),"那就让他当着投资人的面,讲个笑话。"
三天后,"未来组织峰会"的嘉宾名单里多了位"青年创业者代表赵子轩"。
他提交的演讲标题《AI赋能下的极致人效管理》让智管人力的会务组眼睛一亮——这简直是免费的宣传弹药。
只有林枫知道,赵子轩西装内袋里装的U盘,存着陈默熬了两夜扒来的"反向KPI数据包":客户增长率逐年下滑3%,员工流失率却翻了倍,还有七起未公开的劳动仲裁记录。
张野的隐形提词器调试到第七遍时,寝室里飘着焊锡的焦味。
他摘下放大镜,镜片上蒙着层薄汗:"这玩意儿贴眼球上,眨三次能切页,绝对比王振国的PPT顺溜。"
峰会当天,国际会展中心的大礼堂坐满了投资人、HR总监和科技媒体。
赵子轩站在后台,对着穿衣镜扯了扯领带——这是他为"情圣"人设买的酒红色真丝款,此刻倒成了最好的伪装。
主持人报幕声响起时,他摸了摸内袋的U盘,心跳快得像擂鼓,却在推开门的瞬间露出恰到好处的商业微笑。
"数据不会骗人。"赵子轩的开场白让王振国在VIP席坐直了身子——这正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金句。
台下掌声雷动,有投资人已经摸出手机准备拍金句。
"但数据会说谎。"赵子轩话音一转,大屏切换成对比图:左侧是智管人力宣传视频里的"完美员工"——腰背挺直、目光如炬;右侧是老马的监控截图,老人低头40秒调整夹具,后颈的白发在高清镜头下根根分明,"这位员工被系统判定'低效'时,当天完成了全组120%的产量。"
礼堂里响起抽气声。
王振国的手指在膝盖上敲出急鼓点,他看见前排的红杉资本合伙人放下了咖啡杯。
"再看这个。"赵子轩调出《人类行为白皮书》节选,小刘咳嗽的监控被标注"情绪不稳定",可画外音是他哑着嗓子接客户电话的录音:"王总,货期我再盯盯......";大周歪着背的监控旁,附上了他腰椎手术的诊断报告,疤痕照片上还带着医院的红章,"系统说他们'姿态不端',可谁告诉它,有些痛,站不直。"
大屏突然闪烁,王振国的私人会议录音炸响在礼堂:"......数据越狠,客户越敢用,转型期嘛,总要牺牲点'不适配人群'。"那是他上个月在顶楼会议室说的,当时只有助理小吴在场——他猛地转头,正看见小吴脸色惨白地攥着手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