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机改造项目成了周青生活的重心。他几乎以厂为家,白天泡在锅炉房和技术科,晚上就在仓库科的小隔间里研究图纸和技术资料,偶尔回家也只是倒头就睡。
他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钱工程师起初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有点小聪明、需要指导的年轻助手,但很快就被周青的学习能力和那股钻劲打动了。
周青不仅学得快,干活踏实,更重要的是,他总能提出一些看似异想天开、但仔细琢磨又有点道理的点子。
“钱工,我看这进风口的角度,如果稍微往里收一点,像喇叭口那样,风会不会更顺?”
“蜗壳里面这个拐弯的地方,是不是太急了?能不能加点圆滑的导流板?”
“这风叶的材质好像有点软,高速运转时会不会有点变形?换个更硬点的合金会不会更好?”
这些建议,有些是基于系统【能量扫描】对气流紊乱区域的感知,有些是基于【结构分析】对薄弱点的判断,但周青都将其包装成“观察思考”和“书本知识联想”。
钱工程师从最初的怀疑,到逐渐重视,最后甚至开始主动和周青讨论方案。他发现这个年轻人虽然理论基础薄弱,但直觉惊人,对机械结构和能量流动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
项目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推进。设计方案几经修改,越来越完善。周青利用【材料辨识】技能,帮着挑选了一种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的铝合金作为新风叶的材料。又通过【信息库链接】的模糊提示(消耗了不少精神力),优化了导流片的曲面形状。
终于,所有的零件加工完成,改造进入了最关键的安装调试阶段。
这天,锅炉房里围了不少人。李副厂长、钱总工程师、技术科、设备科、甚至生产科的几个领导都来了。大家都想看看这个由一个仓库员“瞎琢磨”引出来的技术改造,到底能不能成。
周青和钱工程师亲自上手,带着几个维修工,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安装和调试。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工具碰撞声、指令声、机器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
周青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虽然理论上没问题,系统感知也确认了能量流动更加顺畅,但实践出真知,万一失败…
“安装完毕!检查无误!”钱工程师抹了把汗,大声汇报。
“启动试运行!”李副厂长下令。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经过改造的鼓风机上。
维修工合上电闸。
嗡——!
机器启动,运行平稳!
与之前那种嘈杂、刺耳、带着剧烈震动的轰鸣声完全不同,新的运行声音变得低沉、平稳、顺畅!站在旁边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震动!
“声音小了!”
“震动也没了!”
“这…这效果立竿见影啊!”
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钱工程师立刻让人接上临时电表,测量运行数据。
几分钟后,数据结果出来!
“报告!同等送风量下,电流下降28%!能耗显着降低!初步估算,每小时可节电约XX度!”技术员大声报出数据。
现场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议论声!
“28%!真的降了!”
“了不得!这改造太成功了!”
“周青这小子,真行啊!”
李副厂长脸上笑开了花,用力拍着钱工程师的肩膀:“老钱!干得漂亮!你们技术科立了大功!”
钱工程师却摇摇头,指着旁边一脸“憨厚”笑容的周青,坦诚道:“厂长,这次改造成功,周青同志居功至伟!很多关键思路和优化建议都是他提出来的,我只是做了些理论计算和把关工作。这孩子,是块搞技术的好材料!”
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周青身上!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一个仓库员,竟然真的在技术革新上立了大功?!而且还得到了钱总工如此高的评价!
周青连忙摆手,态度极其谦逊:“钱工您过奖了!我就是瞎出主意,都是您和技术科的老师傅们做的实际工作,我就是打个下手,学了点东西…”
他不居功、不自傲的态度,更是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李副厂长看着周青,眼神无比满意和欣慰:“好啊!好啊!周青,你这次可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不仅解决了老设备能耗高的问题,还为厂里节约了大量成本!这才是真正的增产节约!我要向厂委会给你请功!”
改造成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全厂。
这一次,引起的震动远超以往!
如果说之前解决技术难题、避免事故,更多体现的是“细心”和“责任心”,那么这次鼓风机改造成功,则充分展现了周青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这意义完全不同!这说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工或管理员,而是一个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在任何时代、任何企业都是稀缺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