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ASA某高级研究所。
凌晨时分,研究大厅里的灯光还亮着。几位顶尖的航天专家正盯着大屏幕,脸色阴沉。屏幕上滚动着刚刚传来的最新情报:
【大夏逐星计划传来突破:首次发动机点火试验中,通过“震动反向利用”技术,实现了推力平稳输出!】
原本死寂的大厅里,瞬间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震动……反向利用?”
一名白发工程师声音颤抖,手指几乎要戳穿屏幕,“这怎么可能?!那可是我们几十年来都头疼的问题!”
另一人急切翻开笔记本,快速检索文献:“不对!我们曾经尝试过振动吸收,但那只是局部缓解,从来没想到过让震动本身反向抵消……”
“可他们做到了!”
年轻研究员猛地抬头,眼睛里满是惊骇,“报告里说,他们的缩比发动机在高推力状态下,曲线稳定,震动被压制到几乎为零!”
会议室瞬间炸锅。
“这不只是突破,这是颠覆!”
“我们的重型火箭项目因为震动问题停滞了五年,他们居然一夜之间解决了!”
“天啊,他们要是真能把这项技术放到几百吨推力的火箭上,我们……我们再也追不上了!”
与此同时,欧洲航天局的会议室同样乱作一团。
“他们到底怎么想到的?!”一名专家狠狠拉扯着头发,近乎歇斯底里,“我们花了几十亿美元研究减震器、合金、控制程序……结果人家一句‘利用震动’,就把难题反过来解了!”
另一名专家声音颤抖:“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思维模式的革命。他们不再是追随者,而是真正走在了前面!”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眼神里透出前所未有的恐慌。
伦敦,《自然》杂志特邀评论员的办公室里。
他看着大夏传来的实验影像,久久无语。
那条逐渐平稳的曲线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碎了他心中最后一点傲慢。
“他们……真的驯服了震动。”
他喃喃低语,眼神空洞:“这意味着,他们的火箭推力可以无限上探,直到材料承受的极限。未来的太空,不再属于我们。”
他合上笔记本,整个人瘫坐在椅子里,仿佛看见了一场文明更替的洪流,正从东方席卷而来。
消息很快传到了华尔街。财经频道的主播强作镇定,却掩不住声音里的颤抖:
“突发消息:大夏在重型火箭研发上突破‘震动反向利用’技术,国际航天界震动。市场预期,这将大幅降低火箭发射风险和成本……”
话音未落,电子大屏幕上的数字狂泻。欧美航空航天股再度遭遇抛售,红色的跌幅数字闪烁得刺眼。
交易大厅里一片混乱。有人咆哮:“完了!他们解决了震动问题,就意味着重型火箭真能量产!我们的企业还有什么优势?!”
更多人陷入绝望:“这不只是输一场实验,而是输掉了整个未来的太空市场!”
巴黎,某航天智库。
专家们低声争论,脸色惨白。
“他们的火箭能运几百吨载荷,一次发射的效率会超过我们数倍!”
“配合数万颗卫星的星网……这是全球性的战略压制!”
“我们过去还嘲笑他们只能造低端火箭,现在他们直接一脚踏入我们不敢涉足的领域!”
一位资深学者颤抖着合上文件,喃喃道:
“震动反向利用……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分水岭。从今天起,太空竞赛的规则彻底改写。”
此刻,大西洋彼岸的电视机前,无数普通民众也在看这则新闻。
“什么?!他们连火箭震动的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花了几十年都没攻克,他们才几年就超越了?”
“天啊……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太空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恐慌、嫉妒、绝望在一瞬间弥漫开来。
而大夏这边,科研团队已经在庆祝实验成功。
国外航天专家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条逐渐平稳的曲线,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意。
他们明白,这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突破。
这是东方的一声宣告:
“逐星计划,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而他们,正在被甩开在太空竞赛的身后,越拉越远。
小黄鸭科技航天研发中心,气氛原本一片欢腾。
在伍思辰的带领下,科研团队用“震动反向利用”的大胆设想完成了初次验证实验。那条稳定下来的曲线,犹如一记重锤,击碎了全世界的质疑。科研人员们激动落泪,仿佛已经看见重型火箭冲天而起的那一刻。
可喜悦持续不过三天,新的难题又无情地扑面而来。
发动机第二轮长时点火试验场。
伴随着轰鸣,缩比发动机喷吐出炽烈火焰,数十台传感器疯狂运转。科研人员死死盯着大屏幕,汗水从额头不断滑落。
“推力稳定……”
“姿态正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