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一身月白色宫装,身边站着贵妃、贤妃、惠嫔、容嫔四位妃嫔,笑意温和却带着沉重:“今日请诸位姐姐、妹妹来,不为虚礼,只是想让大家看些东西,听段话。”
侍女们先展开十余卷画卷,都是孙承宗派画工绘的陕西实景:西安城外,流民穿着单衣在河堤上干活,冻得手发紫;陕西澄城的村落里,被焚毁的房屋只剩残垣,老妇坐在废墟上哭;还有从陕西逃去河南的流民,扶老携幼走在雪地里,孩子饿得啃树皮…… 暖阁里的笑语瞬间消失,前陕西总兵夫人看着画卷,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陕西的冬天这么冷,流民逃去河南,怕是走不到就冻饿没了……”
接着,周皇后让人念了温体仁的奏疏节选,“臣赴任开封,见流民满道,仓粮告急,遂捐本月俸禄,在城外设粥棚,然每日仅能供千余人果腹,其余流民仍在饥寒中……” 念到 “流民夜宿城墙根,次日冻死者十数人” 时,暖阁里静得能听见熏炉里木炭的轻响,前齐党尚书夫人攥紧了绢帕,低声说:“温大人曾是阁臣,如今降职仍如此尽心,咱们怎能坐视?”
周皇后这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孙承宗大人在西安护着陕西百姓,温体仁大人在开封护着河南流民,可他们都缺人手、缺物资。如今京师男子少,臣妾想请诸位姐姐带着女眷搭把手 —— 主母们阅历深,可帮着在京师外搭流民安置点,安抚从河北逃来的流民家眷;女孩子们手巧的缝棉衣,日后送去河南给陕西流民穿;会识字的记流民籍贯,日后好帮他们寻亲人;会熬药的煮预防疫病的汤药,免得流民中闹瘟疫。诸位家中多有亲人因党争降罢,如今帮温体仁大人、帮流民,既是解百姓之苦,也是为家族积德,陛下定会记着大家的功劳。”
前齐党尚书夫人最先起身,对着周皇后躬身:“娘娘,民妇愿带嫡女、庶女去。温大人的为人,咱们都信得过,能帮他赈灾,是好事。我家嫡女会记账,可帮着登记流民名册;庶女会刺绣,可在棉衣上缝些保暖的纹样。”
前楚党御史夫人拉着两个女儿起身:“我兄曾在河南任通判,说开封百姓最是可怜。我家大女儿会熬药,小女儿会写字,都去!也算替我兄给温大人搭把手。”
前东林党侍郎夫人也应声:“我父亲常说‘东林党争有错,救百姓没错’。如今温体仁大人在河南拼命,咱们不能拖后腿。我家嫡女会缝棉衣,庶女会哄孩子,都去!”
有三位夫人带头,其余主母纷纷响应:“娘娘,我们也去!”“温大人捐俸赈灾,咱们也该出份力!”“陕西流民逃去河南太苦,能帮就帮!”…… 最后算下来,两百六十余位主母愿带着女眷参与,女眷中嫡女、庶女各占一半,加起来足有四百余人,涵盖了前齐党、楚党、东林党等各派系官员家眷。
贤妃走上前,笑着拿出早已拟好的差事名册:“诸位姐姐放心,臣妾已按大家的擅长分好工 —— 前齐党家眷多懂账目,负责登记流民名册,尤其要记好从陕西逃来的流民信息,日后好帮他们寻亲;前楚党家眷多知河南民情,负责安抚流民家眷,给他们说开封的情况,让他们安心;前东林党家眷多擅女红、医术,负责缝棉衣、熬汤药,棉衣要厚实,汤药要管用;容嫔妹妹的母亲和姐姐,负责辨粮种、教流民辨识可食野菜,免得他们饿极了误食毒物。咱们先在京师外搭三个流民安置点,等棉衣、粮草筹备妥当,就派一半人跟着洛阳信将军的锦衣卫,送去河南给温体仁大人。”
惠嫔也补充道:“尚食局已备好足够的面粉、药材,后宫也腾出了二十间偏殿存物资,洛阳信将军也答应派五百锦衣卫随行,既护物资,也护着去河南的女眷。”
周皇后看着满殿愿出力的人,心里满是欣慰:“以前党争分你我,如今赈灾聚人心。温体仁大人在河南扛着,孙承宗大人在陕西扛着,咱们在京师帮着,只要咱们一心,定能帮流民熬过这个冬天,也让陛下看到,大明的女眷,也能为江山分忧。”
当晚,周皇后把牡丹园的情形写进奏折,呈给朱由检。朱由检看着奏折上 “两百六十余主母、四百余女眷愿随行,分属前齐党、楚党、东林党等派系,各司其职筹备赈灾,拟送棉衣、粮草助温体仁守河南” 的字句,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提笔批道:“皇后与贵妃、贤妃等妃嫔,以女子之身聚人心、济万民,功在社稷。温体仁在河南尽心,可暂免其降职处分,待赈灾事了再议。待京师安置点建成,朕亲去视察,以慰流民,亦慰诸位同心之人。”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牡丹园里的暖意,却顺着奏折飘向了河南开封 —— 温体仁在知府衙署收到回复时,正对着流民名册发愁,见朝廷不仅要送物资,还有女眷来帮忙,他忍不住红了眼眶,对着京师方向躬身行礼:“臣定不负陛下、皇后所托,守住河南,护住流民!”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