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 五人齐声躬身,连素来沉稳的史可法,眼中都泛起了泪光。他上前一步,声音恳切:“陛下,孙侯爷殉节时,身边不仅有五千将士,还有西安六七万军民为守城池战死,他们中许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臣请陛下在紫禁城朝西安方向的西郊广场,立一块‘陕西忠勇碑’—— 碑高六丈,用房山最好的青石,把所有有名有姓的忠良刻在碑阳,无名忠魂则在碑阴刻‘大明忠魂’四字统记。如此,既能告慰逝者,也能让天下人知道,大明从不忘本。”
“准!” 朱由检立刻应下,声音里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哽咽,“史爱卿,此事交礼部全权负责,哪怕碑文一时刻不完,也要先把碑坯立起来 —— 朕要亲自去祭拜。另外,朕决定罢朝两日:一日为孙承宗守灵,一日让百官自省,想想该如何守住大明的山河,才对得起那些埋骨雪地里的弟兄!”
秦良玉听到 “罢朝两日”,眼眶更红了 —— 自陛下登基以来,哪怕是东林党掀起党争内乱、暗中下毒弑君的危局,只要不是陛下自身染疾,从未中断过每日临朝议事。如今为了孙承宗破了例,足见老帅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也足见这份君臣情谊的厚重。她再次躬身:“陛下此举,足慰陕境忠魂!臣代西安军民,谢陛下恩典!”
议事结束时已近正午,朱由检却没回后宫歇息,而是让人备轿,带着周皇后与太子朱慈烺,往西郊广场而去。此时的广场上,工部的工匠们已连夜清出了一片平整场地,几块磨好的青石板堆在一旁,最中间那块六丈高的碑坯,正用十几根粗壮的麻绳固定着,石面虽还粗糙,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庄重,像一座未醒的丰碑,静候着镌刻属于大明忠魂的印记。
朱由检走到碑坯前,伸手抚摸着冰冷的石面,指尖划过石缝里残留的雪粒,仿佛能触到那些战死军民的温度 —— 有孙承宗临终前紧握的铁槊,有五千将士倒下时未冷的热血,还有西安百姓为护粮车挡箭时的身影。周皇后站在他身旁,手里握着一块素色帕子,轻声道:“陛下,待碑刻好后,臣妾愿率后宫嫔妃来此焚香,也让宫里所有人都知道,今日的安稳,是多少人用命换来的,往后更要惜福、报国。”
朱由检点头,没说话,只是转身面向西安的方向,缓缓跪了下去。太子朱慈烺见父皇下跪,也跟着屈膝,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龙纹锦袍上落了雪,却没敢伸手拂去。随行的太监、宫女、工匠们见陛下如此,也纷纷跪倒在地,偌大的广场上,只有风卷着雪粒的 “呜呜” 声,和朱由检低沉而清晰的祷念:“孙公,五千弟兄,西安的乡亲们…… 你们放心,朕定会守住大明,守住你们用命护下的每一寸土地。待碑立好,朕会亲自为你们读旨,让你们知道,大明不会忘了你们,朕也不会忘了你们……”
风还在吹,雪粒落在朱由检的龙袍上,融化成小小的水珠,却没让他觉得冷。他知道,这块碑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凝聚 —— 从紫禁城的朝堂到西安的城墙,从温玉薇、苏卿颜、柳轻眉即将押送的粮车,到岳承嗣守着的残兵,只有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大明才能在这乱世里,撑下去,走下去。
次日清晨,太和殿前的画像准时挂起。孙承宗身着石青色国公朝服,玉带围腰,面容肃穆,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仿佛还在凝视着他毕生守护的辽东与西安。百官朝拜时,无人敢有半分懈怠,连平日里最油滑的官员,都敛去了所有轻慢,躬身行礼时,腰弯得格外低 —— 他们拜的不仅是一位逝去的老帅,更是大明的忠魂,是那刻在每个汉人骨血里的 “宁死不丢寸土” 的气节。
而通州仓的粮车,也在晨光中缓缓驶出城门。温玉薇、苏卿颜、柳轻眉三人骑着马走在粮队最前面,她们身后,是二十辆装满粮食的大车,车轮碾过雪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像在雪地里写下的承诺,朝着西安的方向而去。车上装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朱由检对西安军民的托付,是三位姑娘对大明的赤诚,是无数忠魂用生命守护的,那一点不肯熄灭的、名为 “希望” 的星火。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