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天刚蒙蒙亮,寝殿的烛火就亮了起来。林风坐在案前,手里捏着小李子连夜送来的修缮费明细,眉头拧成了疙瘩 —— 刘大户承包的特区修缮工程,只修了半扇门就停工了,拨下去的一千两白银,有八百两去向不明,连账本都做得糊里糊涂。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肚子突然 “咕咕” 叫起来,昨晚为了查账只吃了半碗粥,此刻满脑子都是穿越前常吃的早餐:外酥里嫩的油条,配着甜丝丝的热豆浆,一口下去,浑身都能暖过来。
“小李子,” 林风对着殿外喊,声音带着几分疲惫,“让张师傅来一趟,朕想吃点不一样的早餐。”
没一会儿,张师傅就系着围裙跑进来,手里还拿着刚泡好的黄豆 —— 他早起本想磨点豆粉做糕点,听说陛下要吃新早餐,赶紧过来听吩咐。“陛下,您想好吃啥了吗?是再做夹馅饼,还是试试新的甜汤?”
“既不是夹馅饼,也不是甜汤,是‘油条’和‘豆浆’。” 林风笑着解释,拿起桌上的面团比划,“油条就是把面团揉软了,拉长扭成麻花状,放进油里炸,外酥里嫩;豆浆就是把黄豆磨成浆,煮熟了加糖,甜滋滋的,配着油条吃最香。”
“油条?炸面团?” 张师傅愣了,手里的黄豆差点撒在地上,“陛下,面团炸了不就成硬疙瘩了吗?宫里以前炸过面团子,又干又硬,没人爱吃啊。”
“那是没揉好,也没炸对。” 林风站起来,拉着张师傅往御膳房走,“走,朕教你,保证做出来又软又酥。”
御膳房的灶台已经烧得暖烘烘的,林风让张师傅先泡黄豆磨豆浆 —— 用宫里的石磨慢慢磨,磨出的生豆浆过滤掉豆渣,再倒进大铜锅小火煮,没一会儿,浓郁的豆香就飘满了屋子。
这边豆浆煮着,那边开始做油条。林风让张师傅取来发酵好的老面面团(古代没有酵母,用老面发酵最接近效果),加少量盐和水揉软,反复揉了半个时辰,直到面团光滑有弹性。“关键是揉面要够久,发酵要到位,这样炸出来才不会硬。” 林风一边说,一边示范着把面团擀成半指厚的面片,再切成两指宽的长条,然后拿起两条面片叠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捏住两端轻轻拉长,变成一尺长的条状。
“这样放进油里炸,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炸到金黄色就捞出来。” 林风把做好的面坯递给张师傅,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放进热油里。
油锅里瞬间泛起泡泡,面坯慢慢膨胀起来,可没等炸到金黄,就见张师傅慌慌张张地捞了出来:“陛下,是不是炸好了?看着有点黄了!”
林风凑过去一看,忍不住笑了 —— 捞出来的油条不仅没膨胀多少,还硬邦邦的,用筷子敲一下,“梆梆” 响,像块小石子。“张师傅,火太小了,炸得太急,没炸透也没发起来。” 他拿起油条递到张师傅手里,“你试试,这硬度,要是扔出去,能砸晕刺客,当武器都够格。”
张师傅捧着硬油条,脸涨得通红,赶紧把它放进碟子里:“老奴再试一次!这次一定听陛下的,火调大点,炸到金黄再捞!”
这次张师傅学乖了,先把油温烧到冒烟,再轻轻放进面坯,还不时用长筷子翻动。面坯在油锅里 “滋滋” 响着,慢慢膨胀成两指粗,颜色也从白变成浅黄,最后变成诱人的金黄色,油香混着面香,比豆浆的香味还勾人。
“好了!捞出来!” 林风赶紧喊,张师傅手忙脚乱地用漏勺捞起油条,放在铺着吸油纸(用干净的棉纸代替)的盘子里,控油后递到林风面前,“陛下,您尝尝,这次肯定成!”
林风拿起一根油条,咬了一口 —— 外皮酥脆,咬下去 “咔嚓” 响,里面的面却软乎乎的,带着淡淡的咸味,比他想象中还好吃。“成了!张师傅,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他又咬了一口,指着铜锅说,“豆浆也煮好了,盛一碗来,配着油条吃。”
张师傅赶紧盛了一碗热豆浆,加了两勺红糖,递给林风。林风一口油条一口豆浆,暖乎乎的食物下肚,连日来查账的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忍不住感叹:“还是这口吃得香,比宫里的糕点、粥品强多了。”
可没等他吃完,御膳房的门就被推开了 —— 小禄子闻着香味跑了进来,鼻子使劲嗅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盘子里的油条:“陛下,张师傅,这是啥啊?闻着也太香了!能不能给老奴尝一根?”
紧随其后的是春桃,还有几个负责打扫的小太监,一下子挤了半个御膳房,都围着盘子喊 “想尝尝”。林风看着他们馋得流口水的样子,笑着说:“今天做的多,每人一根油条,一碗豆浆,都别抢,排队领!”
小禄子跑得最快,领到油条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吐:“好吃!太好吃了!比宫里的枣泥糕、梅花酥香多了!外酥里嫩的,配着甜豆浆,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