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清晨没有了往日的晨钟,只有宫墙外叛军巡逻的马蹄声,沉闷地敲在青砖上,像压在人心头的石头。林风的寝宫内,铜炉里的炭火早已熄灭,只剩下冰冷的灰烬,小李子正捧着半块干硬的馒头,小口小口地啃着,时不时抬头望向窗外,眼神里满是焦虑。
“陛下,后厨送来的水只剩这半桶了,柴火也只够烧一顿饭的。” 苏晴端着一个缺了口的木盆,里面盛着浑浊的井水,眉头紧紧皱着,“王嵩的人把皇宫外围得严严实实,连送菜的小太监都不让进来,再这样下去,不出三天,宫里的人就得渴死饿死。”
林风坐在书案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地图 —— 上面用红笔圈出了皇宫的水井、粮仓位置,还有叛军封锁的宫门,每一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抬头看向苏晴,语气平静:“别慌,之前咱们教宫女太监学现代词的时候,不是顺便编了套简易手语吗?‘水’‘粮’‘藏’‘救’这几个手势,他们应该还记得,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手语?” 小李子眼睛一亮,赶紧放下手里的馒头,凑过来说,“陛下说的是去年冬天教的那个?俺记得‘水’是双手合掌往下压,‘粮’是拍肚子,对不对?当时俺还跟小宫女比错了,把‘藏’比成‘吃’,被您笑话了半天!”
林风笑着点头,站起身,对着小李子比划起来:“你看,‘水’是双手合掌,掌心朝下压三下,代表让各宫把现有的水藏起来,省着用;‘粮’是右手拍肚子,左手比‘藏’的手势(左手握拳贴腰),意思是把粮食分好份,藏到安全的地方,别被叛军抢了;‘救’是双手举过头顶,交叉一下,代表有危险就传信到寝宫来。你现在就去各宫,用手语通知,别说话,免得被叛军听见。”
小李子赶紧点头,学着林风的样子比划了一遍,确认没错后,揣着半块馒头就往外跑 —— 刚到门口,他又折回来,对着林风比划了个手势:双手张开,比了个 “大” 的样子,又指了指宫外,眼神里满是担忧。
林风一看就懂了,这是问 “叛军太多咋办”。他走上前,拍了拍小李子的肩膀,比划道:左手握拳(代表脑子),右手摆了摆(代表不用),然后指了指刀鞘(代表刀),意思是 “用脑子不是用刀”。小李子瞬间明白了,用力点头,转身轻手轻脚地跑了出去。
苏晴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慨:“陛下真是有远见,去年教手语的时候,臣女还以为只是让大家图个新鲜,没想到现在成了救命的手段。”
“当时就是怕有万一,” 林风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宫外叛军的身影,“宫里人多嘴杂,一旦被封锁,说话容易被偷听,手语无声无息,正好适合传信。你也去一趟侍卫房,用手语通知禁军侍卫,让他们守住寝宫和粮仓,别跟叛军硬拼,等咱们的人来了再动手。”
苏晴躬身应下,刚要走,就见一个小宫女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双手乱比划 —— 她先是双手举过头顶交叉(“救” 的手势),然后又拍了拍肚子(“粮” 的手势),脸上满是焦急,嘴里还想说话,被苏晴赶紧按住:“别出声!用手势说,是不是御膳房那边出问题了?”
小宫女点点头,又比划了一遍 “救” 和 “粮” 的手势,还指了指御膳房的方向。林风皱起眉:“难道御膳房的粮食被叛军发现了?苏晴,你去看看,我在这里等消息。”
苏晴刚走没多久,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御膳房的张师傅端着一个木盘走进来,盘子里放着五个热气腾腾的馒头,还有一碗小米粥。“陛下,您快吃!” 张师傅把盘子放在案上,擦了擦汗,“刚才小宫女去御膳房,比划着‘救’和‘粮’,俺还以为是您饿了要吃东西,就赶紧蒸了几个馒头,熬了点粥,没想到是俺理解错了!”
林风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是那个小宫女比错了!‘救’是双手举过头顶交叉,她是不是把‘救’和‘吃’的手势弄混了?”
“对对对!” 张师傅也笑了,“小宫女说,她紧张得忘了‘救’的手势,就记得‘吃’是拍肚子,结果把‘救’也比成拍肚子了,俺还以为是您那边缺吃的,赶紧就送过来了!”
小李子正好从外面回来,看到馒头,眼睛一亮,伸手就拿起一个:“太好了!俺刚才去各宫通知,肚子早就饿了,这馒头来得太及时了!” 他咬了一口馒头,含糊地说,“陛下,各宫都通知到了,大家都把水和粮食藏好了,还说要是叛军敢进来,就跟他们拼了!”
“别冲动,” 林风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温热的馒头带着麦香,瞬间驱散了些许寒意,“现在跟叛军拼,咱们没优势,得等周文彬和黑羽国的侍卫回来,还有督查队的人,咱们里应外合,才能赢。”
正说着,苏晴回来了,看到盘子里的馒头,也忍不住笑了:“原来刚才小宫女是比错了手势,御膳房那边没事,就是储存的柴火不多了,最多还能烧两天。不过我刚才在御膳房看到,他们把剩下的面粉都做成了馒头,烤成了干粮,藏在了灶台下,叛军应该找不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