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覆盖的破庙里,一口豁了边的铁锅架在冷灶上,锅里飘着几缕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米粒屈指可数,更多的是草根和树皮,煮得发黏,散着苦涩的味道。赵三蹲在灶边,用木棍搅动着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 这是他们仅剩的粮食,昨天从山里挖的草根,掺了点之前抢来的碎米,勉强煮成一锅,够十几个人 “润润嗓子”,根本填不饱肚子。
“将军,啥时候能喝上稠粥啊?” 士兵李四端着个破碗,凑到锅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肚子饿得 “咕咕” 叫,“俺这肚子都空了三天了,再喝这破粥,俺就要晕过去了!”
“急啥?” 赵三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可自己的声音也虚得很,“等找到粮,别说稠粥,就是包子、火锅,都让你们吃够!现在有得喝就不错了,别挑三拣四!”
可这话没人信 —— 之前王嵩也说过 “有包子吃”,结果现在王嵩被抓,他们成了丧家之犬,连稀粥都快喝不上了。另一个士兵王五,捧着碗蹲在角落里,喝了一口粥,苦得直咧嘴,忍不住嘟囔:“还火锅呢,俺现在能吃上一个热包子就知足了!俺昨天路过特区,看到包子铺门口排着队,一文钱两个,肉包油都冒出来了,香得俺流了一路口水……”
“包子?” 这话像根针,扎在每个士兵心上。有人开始偷偷议论:“听说投降的士兵,陛下都给包子吃,还免罪,是不是真的?”“俺要是有把刀,真想拿去换个包子,总比在这儿喝苦粥强!”“小声点!让将军听见,有你好果子吃!”
议论声虽小,却像野草一样在破庙里蔓延。赵三假装没听见,可手里的木棍搅得更急了 —— 他知道,士兵们已经快撑不住了,再没粮,不用朝廷动手,他们自己就会散伙。可他又没办法,特区仓库有百姓和护卫看守,周边村落的粮全被商户收走,连山里的野菜都被挖得差不多了。
当天下午,李四实在忍不住了 —— 他趁赵三去侦查,偷偷揣着腰间的锈刀,溜出破庙,往特区方向跑。刀是他唯一的 “家当”,之前跟着王嵩时,还靠这刀抢过百姓的鸡,现在却要用来换包子,心里又酸又无奈,可肚子饿的滋味太难受,他只能咬咬牙:“先换两个包子垫垫肚子,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特区边缘的包子铺,张掌柜的伙计正忙着装包子,看到一个穿着叛军衣服的人凑过来,手里还攥着刀,赶紧警惕地问:“你想干啥?这里是陛下的地盘,不许闹事!”
“俺…… 俺不闹事,” 李四赶紧把刀藏在身后,声音压得低,“俺想用这刀,换两个包子,行不?俺饿了好几天了,就想吃个热包子……”
伙计愣了愣,随即明白了 —— 这是叛军饿急了,想用武器换吃的!他赶紧偷偷给旁边的护卫使了个眼色,然后故意皱着眉说:“刀?这刀都锈了,值不了几个钱!最多换两个包子,多了没有!”
“两个就两个!” 李四赶紧把刀递过去,眼睛盯着蒸笼里的包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伙计接过刀,扔给旁边的护卫,然后用油纸包了两个肉包,递给李四:“快拿着走!别在这儿逗留,要是被巡逻的侍卫看到,可别怪俺们!”
李四接过包子,转身就跑,躲在旁边的巷子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 肉汁溅在嘴角,油香混着面香,是他这半个月来吃的最香的一顿!他边吃边想:“早知道包子这么香,俺早就投降了,还跟着赵三喝啥苦粥!”
有了李四的 “先例”,其他士兵也跟着学 —— 有的偷偷揣着短刀,有的拿着木棍(之前抢来的,也算 “武器”),趁赵三不注意,溜去特区换包子。张掌柜的伙计们早就得了吩咐,故意 “高价” 交易:一把好刀换三个包子,锈刀换两个,木棍只能换一个。没几天,叛军手里的武器就流失了大半,有的士兵甚至连腰间的匕首都卖了,就为了换个热包子吃。
消息很快传到赵三耳朵里 —— 他去检查士兵的武器,发现李四的刀没了,王五的匕首也不见了,追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拿去换包子了!“你们疯了吗?!” 赵三气得一脚踹翻了煮粥的铁锅,稀粥洒了一地,草根树皮混着雪水,狼狈不堪,“刀是咱们的命!没了刀,咱们怎么抢粮?怎么跟朝廷对抗?你们居然拿去换包子!”
“对抗?对抗能当饭吃吗?” 李四忍不住反驳,“俺们跟着你,天天喝苦粥,连个热包子都吃不上!人家投降的士兵,不仅有包子吃,还能免罪,俺们为啥不能?!”
“就是!” 王五也跟着喊,“俺们早就不想跟着你了!要不是饿肚子,俺们早就投降了!”
士兵们的情绪瞬间爆发,有的指着赵三骂,有的甚至想冲上去抢他手里的刀(赵三的刀还在),破庙里乱作一团。就在这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的二皇子赵衡,突然站了出来,指着赵三喊:“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跟着的人!连粮都搞不到,还不让你们换包子吃!跟着他,早晚得饿死!不如跟俺一起投降,陛下说了,投降能免罪,还能吃火锅、免赋税,比跟着他强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