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舰“星尘号”(X0-17随意赋予的名字)如同沉默的黑色幽灵,滑行在冰冷孤寂的星际尘埃之间。跃迁引擎的嗡鸣是舱内唯一的背景音,单调而持久。窗外,是永恒不变的漆黑画布,点缀着遥远而冷漠的星光。
林小七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苏醒后的虚弱和连续的精神冲击让她异常疲惫。X0-17调整了副驾驶座的维生系统,让她进入一种浅度的修复性睡眠。她蜷缩在座椅里,呼吸平稳,眉心的印记在睡眠中也散发着微弱的、安宁的光芒,与她醒来时的迷茫恐惧判若两人。
X0-17的意识则与飞船完全融为一体。他一边维持着航线,一边贪婪地吸收着数据板中那些“非核心”却依旧浩瀚的知识。关于“播种者”的记载依旧模糊,但关于宇宙的物理法则、能量运用、以及各种已知或未知文明的生物学、社会学观察报告,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认知边界。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水分。
同时,他也在不断尝试熟悉和优化这艘侦查舰的每一个系统。飞船科技远超他之前的认知,许多功能都基于一种他尚未完全理解的能量拓扑学。他需要时间完全掌握它,这将是他们生存的关键。
航行的日子漫长而枯燥。偶尔会遇到一些星际风暴或高辐射区,都需要他提前计算规避。有几次,传感器捕捉到了一些巨大的、无法识别的生物信号或非自然构造体的痕迹,他都谨慎地选择了远离。这片星域,远非看起来那么平静。
他也曾数次尝试启动那个能量频率共鸣器,试图再次联系,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要么是距离太远,要么就是“庇护所”的干扰依然存在,或者…莉安娜他们已然遭遇不测。他不愿深想。
终于,在经过数次短程跃迁和漫长的亚光速航行后,目的地——“破碎尖碑”星系,出现在了传感器视野的尽头。
眼前的景象,让即使处于飞船形态的X0-17,也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星系的核心,并非一颗健康的恒星,而是一颗早已死亡、黯淡坍缩的中子星残骸。它散发着微弱的脉冲辐射,像一颗冰冷的心脏,缓慢而规律地跳动着,牵引着周围扭曲的时空。
而在中子星的引力范围内,漂浮着无数巨大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和金属碎片。它们并非自然形成的小行星带,而是明显的人工造物残骸——断裂的巨柱、扭曲的框架、破碎的穹顶…规模宏大,却死寂无声,诉说着一场远古的、可怕的灾难。
最引人注目的,是残骸带中央,那几根即便经历了如此浩劫,却依旧顽强屹立的、高达数千公里的黑色尖碑。它们如同巨神的断指,刺破死寂的星空,表面布满了无法解读的刻痕和能量烧灼的痕迹。其中最高大的一根尖碑,从中段断裂,断裂面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如同玻璃般熔融后又凝固的状态。
这里就是“破碎尖碑”。一个文明的坟墓。
传感器传来的数据令人不安:强烈的辐射、混乱的引力场、异常的空间波动、还有…某种极其微弱的、却从未间断的能量残留信号,从那些尖碑和最大块的残骸深处散发出来。
危险,但也蕴含着信息。
X0-17操控“星尘号”缓缓靠近,选择了最大的一块、似乎曾是一座巨型空间站基础的残骸作为初步调查点。他释放出微型探测机器人,同时自身传感器全开,仔细扫描着周围环境。
机器人传回的画面更加触目惊心。残骸内部结构复杂无比,科技水平显然极高,但所有的损伤都呈现出一种瞬间过载、熔毁、然后急速冷却的特征,仿佛在极短时间内承受了无法想象的能量冲击。
没有战斗痕迹,没有缓慢衰败的迹象。像是被某种力量瞬间“拍碎”的。
是“收割者”的手笔吗?还是其他灾难?
X0-17小心翼翼地规避着那些能量波动异常强烈的区域,操控飞船如同在雷区中穿行。他试图寻找任何可能的信息存储核心或者能量日志记录器。
就在飞船靠近一块巨大的、刻满了复杂电路的金属板时——
嗡!
一股强大的、突如其来的引力湍流猛地攫住了“星尘号”!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将飞船拽向那块金属板!
警报凄厉响起!船体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怎么回事?!”林小七被剧烈的震动惊醒,惊恐地看着窗外飞速放大的残骸。
“异常引力源!抓稳!”X0-17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出,冷静却急促。他全力反向推进,试图挣脱,但那引力异常强大且诡异,仿佛直接作用于空间本身!
飞船不受控制地撞向那块金属板!
就在碰撞前的瞬间,金属板表面那些原本黯淡的电路,突然亮起了刺眼的幽蓝色光芒!一个复杂的、旋转着的能量漩涡瞬间形成,如同张开的巨口!
不是碰撞!是传送!
“星尘号”一头扎进了能量漩涡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