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洞的先天泉还泛着淡蓝微光,泉面浮着一层极薄的灵雾,雾粒折射着洞顶钟乳石滴下的泉滴,在泉边的白玉石台上晕开细碎的蓝金色光斑。辰将半截麒麟角轻轻置于石台上 —— 角身刚触到台面残留的灵气涟漪,便从角根处泛起一道淡金色的弧光,像融化的金水般缓缓向角尖漫延,每一寸光的流动都伴随着细微的 “嗡鸣”,与洞壁凝魂草的露珠滴落声交织,形成类似地脉搏动的韵律。
辰席地而坐,淡青色的衣袍下摆垂落在泉边的青石板上,沾着的凝魂草露珠顺着衣纹滑落,滴在石板上化作一缕缕极细的灵气。他望着麒麟角,指尖凝聚一缕斧痕清气 —— 这缕清气比疗伤时更凝实,泛着淡淡的金芒,是魂体经先天泉滋养后的变化。他轻轻点向角身,清气触到共鸣纹的瞬间,角身的淡金光骤然变亮,原本隐在角内的地脉共鸣纹如同被唤醒的脉络,从角根向角尖缓缓舒展。
这些纹路细如发丝,却藏着惊人的精密:螺旋状纹路对应地脉的盘绕轨迹,纹路中嵌着极淡的土黄色光点,光点亮度随地脉能量强度变化;直线纹路是地脉主干,线条边缘泛着流动的金光,仿佛能看到地脉气在其中奔涌;分叉纹路是灵脉分支,末端的淡绿色光点大小不一,光点越亮,灵脉富集度越高。辰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道纹路都在与洞外的地脉产生共振,连洞壁上的凝魂草都随之轻轻摇曳,仿佛整个黑风谷的地脉网络,都被浓缩进了这半截角中。
“这便是… 地脉共鸣纹的真正力量?” 辰低声自语,声音比更流畅,已能连贯说出短句,不再有明显停顿。他将更多清气注入麒麟角,角身的光再次增强,淡金色的纹路竟脱离角身,在空中凝聚成一幅半透明的地脉图 —— 这幅图以清灵洞为中心,向西延伸至西昆仑麒麟崖,崖下封脉阵残留的黑色魔纹印记清晰可见,像黑色藤蔓缠绕着地脉线;向东覆盖至黑风谷外的青灵坡,坡上泛着浓郁的淡绿色光团;向南触及南荒火凤岭边缘,线条边缘泛着淡淡的赤红,是火属性灵脉的特征;向北则模糊指向北海冰原,仅能看到断断续续的淡蓝色光点,显然是未探明的灵脉区域,正是大纲中提及的 “洪荒局部地脉图”。
地脉图上的光色有着明确含义:淡黄色线条是地脉主干,淡绿色是灵脉富集点,淡黑色是魔气污染区。辰一眼便看到,西昆仑麒麟崖附近的地脉线已被淡黑色浸染大半,与他感知到的魔气扩散范围完全一致;而黑风谷东侧的青灵坡区域,淡绿色光团比其他灵脉点亮了近三倍,光团边缘还泛着淡淡的蓝芒,显然是一处未被污染的优质灵脉地,且藏有灵泉类的核心灵源。
“青灵坡… 果然是灵脉富集地。” 辰的心中涌起喜悦。土脉老昨日赠予的兽皮地图,仅用炭笔标注了青灵坡的大致方位,而此刻地脉图不仅清晰显示出具体路线,还标注了沿途的三处小型灵脉节点 —— 黑风谷东十里的 “枯木林”、二十里的 “碧水溪”、三十里的 “青石岗”,每处节点都泛着淡绿色的光,光点旁还隐现着极小的符文,分别对应 “木”“水”“土” 三种灵气属性,显然可供中途补充对应属性的灵气。
辰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地脉图上的青灵坡光团。指尖刚触到光团,便传来一阵带着草木清香的灵气反馈,仿佛能直接 “闻” 到坡上青灵草的气息 —— 这是纯粹的木灵气,与清灵洞先天泉偏 “净” 的净脉气不同,更偏向 “生” 之属性,正好能滋养魂体,彻底根除残留的魔气。他还 “看到” 光团中心有一处淡蓝色的光点,地脉图上用极细的纹路标注着 “灵源洞”,与土脉老提及的 “灵泉” 完全呼应,显然是青灵坡的灵脉核心。
“必须尽快出发… 残留的魔气虽被压制,却仍需木灵气彻底根除。” 辰做出决定。他缓缓收回清气,地脉图的淡金光如同退潮般渐渐减弱,重新缩回麒麟角中,角身的共鸣纹也恢复到之前的隐现状态,只在角尖留着一点微弱的金光,像是在标记地脉方向。他将麒麟角小心地收入怀中,紧贴胸口的斧痕碎片 —— 两者接触的瞬间,碎片逸出一缕清气,与麒麟角的戊土气交织成一道薄如蝉翼的光罩,既能保护角身不被外界浊气污染,又能实时感知地脉波动。
辰起身整理行装:他将土脉老赠予的兽皮地图展开,地图是用巫族特有的 “兽筋纸” 制成,防水且耐磨,纸上的炭笔标记已有些模糊,他用斧痕清气在地图上补充标注出沿途三处灵脉节点,清气在纸上凝结成淡绿色的符文,分别对应枯木林的 “槐”、碧水溪的 “溪”、青石岗的 “石”,以便沿途快速确认路线;将装着地灵草汁的陶罐系在腰间,陶罐是巫族的 “土纹罐”,罐身刻着简化的固脉咒,草汁在罐内泛着淡褐色的光,晃动时能看到细小的灵草碎末悬浮其中,散发出温润的土灵气,可在紧急时刻补充魂体;将记录疗魔方法的地脉石放入衣袍内侧的暗袋,地脉石表面不仅有之前记录的 “清气 + 戊土气 + 净脉气” 疗魔法,他还在边缘补刻了符文洞领悟的 “清气引魔诀”,以防途中魔气突发时快速应对;最后检查左臂的封魔符,淡青色的符纹仍稳定闪烁,符纹边缘的魔气已淡得几乎看不见,暂无异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