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携北疆大捷之威,满载着边军的订单与部落的契约荣归京城。消息早已传回,张氏工坊门前可谓万人空巷。昔日质疑者转为赞叹,观望者变为追捧,“张氏工坊”与“李东家”的名号,伴随着“扬名塞外”、“惠泽边军”的美谈,响彻京华。连皇帝在听闻边军试用效果上奏后,都于朝会间隙轻描淡写地赞了一句:“张氏工坊,倒是有心。” 此言一出,更是将李薇的声望推至新的顶峰。
工坊内喜气洋洋,老管家与一众老师傅激动得热泪盈眶。李薇却并未被盛名冲昏头脑,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核心人员,召开了一场关乎未来的战略会议。
“北疆之路已通,然此非终点,实乃新起点。”李薇目光扫过众人,沉稳开口,“我等目光,当放之四海。接下来,需做三件事:”
**第一,深化北疆,建立前沿。** 她决定在辽阳设立一个常驻办事处,并非生产作坊,而是负责与边军、部落对接、信息收集、品质反馈与紧急调货的枢纽。由萧掌柜推荐的一位可靠副手负责,直接向总坊汇报。此举旨在将北疆市场做深做透,并作为未来向更北方乃至朝鲜半岛扩张的跳板。
**第二,整合南北,优化脉络。** 她正式提出构建“两心三脉”的商业版图。“两心”即京城总坊与淮安分坊,作为研发与高端产品制造中心;“三脉”则是以运河为主的南方渠道、以官道为主的北方内地渠道、以及新开辟的北上辽东渠道。她要求建立更高效的物流与信息传递系统,确保三脉畅通,资源互补。
**第三,夯实根基,革新内务。** 声望与规模达到新高度,内部管理必须跟上。李薇开始着手推行更为细化的“股权激励”与“绩效考核”,将更多核心骨干的利益与工坊长远发展绑定。同时,她设立“技研堂”,投入更多资源鼓励工艺创新与新品研发,避免固步自封。
就在李薇大刀阔斧地规划未来,张氏工坊一片欣欣向荣之际,阴影再次悄然汇聚。
刘理事此番,是真的感到了绝望与疯狂。北疆一役,李薇不仅未倒,反而借助军方背景,声望如日中天,已然羽翼丰满,再非他能够轻易撼动。巨大的失落与嫉恨吞噬着他的理智,他知道,常规的商业手段已无法遏制李薇的崛起。
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更阴暗、也更危险的领域。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打击李薇的生意,他要摧毁她赖以生存的根本——**信誉与安全**。
通过隐秘的渠道,刘理事联系上了一伙盘踞在运河与黄河交界水域,以心狠手辣着称的水匪。他们并非普通盗贼,而是专干“拿钱办事”的勾当,行事诡秘,不留活口。
“目标,张氏工坊北上或南下的货船,择其重要者,不必劫货,只需制造‘意外’。”刘理事的声音在密室内冰冷地响起,“比如,船毁人亡,货物尽沉。一次可以是意外,两次、三次……我看还有谁敢用她张氏工坊的货!看她这‘御赐清白’还如何清白!”
他不仅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要营造一种“张氏工坊流年不利,货运屡遭天灾人祸”的恐怖氛围,从心理上击垮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同时,他也加紧了在朝中的暗中活动,搜集或编造一些关于李薇“结交边将,意图不明”、“以北疆利润养私兵”等模糊却致命的流言,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抛出。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薇站在工坊新落成的“技研堂”前,看着里面灯火通明、热烈讨论的匠人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力量。她并不知道,一张针对她物流命脉和人身信誉的恶毒大网,已经伴随着运河上的腥风血雨,向她笼罩而来。
成功的喜悦尚未散去,更残酷、更隐蔽的考验已悄然逼近。李薇与刘理事之间这场延绵日久的商战,终于要走向图穷匕见的最终章。而这一回合的较量,将不再局限于商场,而是弥漫着血与火的硝烟。她能否再次凭借智慧与力量,化解这致命的危机?运河的波涛之下,暗流汹涌,杀机已现。
喜欢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