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的介入,如同在已近沸油的百草堂残局上投下了一颗火星。刘理事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一经坐实,其商业帝国瞬间土崩瓦解。昔日趋炎附势的伙伴争先恐后地撇清关系,官府查封账目,债主堵门追讨,百草堂名下的店铺、工坊、田产被陆续冻结、拍卖。树倒猢狲散,曾经显赫一时的百草堂,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轰然倒塌。
最终,刘理事因多项罪名查实,被判抄没家产,流放三千里,永不得返。其核心党羽亦各自获罪。这场持续数年、波诡云谲的商战,终于以李薇和张氏工坊的全面胜利告终。
消息传来,张氏工坊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多年的压抑与挣扎,终于扬眉吐气。京城商界亦是震动不已,众人看待李薇的目光,已从最初的惊奇、质疑,变为了深深的敬畏与折服。一个毫无根基的女子,竟能扳倒盘根错节的百草堂,其手腕、心性、机遇,缺一不可。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李薇,却显得异常平静。大仇得报,她心中并无太多快意,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虚无与疲惫。她亲自去祭奠了因漕运火灾罹难的伙计,在他们坟前默默伫立良久。商业竞争的残酷,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头的责任——她不仅要带领工坊生存,更要庇护所有依靠工坊生活的人。
**整合资源,稳步行远。**
百草堂的覆灭,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无数目光聚焦于张氏工坊,期待其迅速扩张,一举吞并百草堂的遗留渠道。然而,李薇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克制。
她并未盲目接收百草堂的烂摊子,而是有选择性地吸纳了其部分优质的原料产地、以及少数信誉良好、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对于百草堂原有的庞大销售网络,她则采取了合作而非吞并的策略,择优与那些原本并非刘理事死忠的经销商建立新的供货关系,避免了因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混乱和品质下滑风险。
“扩张易,守成难。根基不固,大厦倾覆只在顷刻。”她在内部会议上如是说。她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商业生态,而非一个虚胖的巨无霸。
**立规明矩,以内御外。**
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大,李薇意识到,工坊早期的“家天下”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部制度的完善上。
她正式颁布了《工坊管理章程》,明确了各级管事的权责、财务流程、奖惩制度,并设立了独立的稽核岗位。她大力推行“绩效考核”与“技术等级评定”,使得匠人的收入与贡献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她建立了更完善的学徒培养体系,为工坊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盛名之下,隐忧初现。**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辉煌正轨之时,细微的裂痕也开始悄然显现。
首先,是内部权力的微妙平衡。随着老一代师傅逐渐放权,新一代提拔上来的管事之间,开始出现因管辖范围、资源分配而产生的摩擦和竞争。虽未表面化,但李薇已敏锐地察觉到那股暗涌。
其次,是外部的觊觎与新的挑战。张氏工坊如今体量庞大,俨然成为行业标杆,自然也成了众矢之的。一些新兴的商号开始模仿其产品,试图以更低价格抢占市场;而某些背景深厚的皇商或官营作坊,也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认为李薇一介女流,未必能长久掌控如此庞大的产业。朝中,亦开始有微词,认为张氏工坊“垄断市利”,需“加以制衡”。
更让李薇感到一丝不安的是,在整合原百草堂部分资源时,她隐约发现了一些指向更深、更隐秘势力的蛛丝马迹。刘理事的某些海外贸易路线和资金往来,似乎并非完全由其掌控,背后仿佛还有若隐若现的影子。只是线索模糊,难以深究。
这一日,李薇独自站在工坊最高的阁楼上,俯瞰着下方井然有序、蒸蒸日上的庞大产业。夕阳的余晖为她镀上一层金边,她的身影坚定,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复杂。
她知道,击败刘理事,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站在新的高峰之上,她看到的不是终点,而是更加广阔、也更加迷雾重重的未来。内部的管理挑战、外部的虎视眈眈、以及那隐藏在更深处的未知威胁,都将是她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课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她轻声自语,袖中的手微微握紧。属于张氏工坊和李薇的时代,才刚刚真正开始,而前方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她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无论未来有何挑战,她都已做好准备,带领她的工坊,继续前行。
喜欢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