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那枚沉甸甸的赤炉令,林闲再次站在了那扇铭刻着“甲柒”二字的厚重石门前。与之前不同,这一次,他心中涌动着的是纯粹的主人翁般的期待与规划欲。他深吸一口气,将赤炉令按入石门侧的凹槽。
“嗡——”
低沉的机括声响起,远比开启普通地火室更为厚重。石门并非横向滑开,而是无声地向内沉入地底,露出其后更为广阔的空间。一股精纯而稳定的热浪扑面而来,却不带丝毫烟火燥气,反而有种大地深处的温润感。
门后并非简单的石室,而是一处极为宽敞的洞窟。地面与四壁皆由某种耐高温的暗青色金石铺就,打磨得光可鉴人,隐隐折射出地底火脉流淌的微光。洞窟中央,是一个直径近丈的圆形火口,此刻被复杂的阵法封印着,但依旧能感受到其下蕴含的、令人心悸的磅礴火力。火口周围,环绕着一圈同样材质的金石平台,方便放置材料和处理器胚。洞窟一侧,还有一池氤氲着寒气的“淬火灵泉”,泉水清澈见底,散发着丝丝寒意,与地火的热力形成微妙平衡。
“这才像点样子。”林闲眼中露出满意之色。这环境,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始动手布置。首先便是将洞窟门口那块光秃秃的石壁,用指力刻上了五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林氏综合工坊”。字迹算不上多好,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占有欲和一丝现代化的招牌感。
接着,他从储物袋中倾倒下近日从器堂坊市购置来的各类基础工具: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锻锤;一套用于塑性的金属模具;测量尺寸的灵尺;处理边角料的切割灵锯;以及一些盛放辅助材料的玉盒、石臼等等。这些工具品阶不高,但胜在齐全,足以应对初期的炼器练习。
他将工具分门别类,在金石平台上有序摆放好,又调整了一下洞窟内几个通风和集尘的微型阵法,使其更符合自己的操作习惯。很快,一个虽显简陋却功能齐全、整洁有序的私人炼器工坊,便在这顶级地火室内初具雏形。
工坊落成,接下来便是实质性的操作。林闲没有好高骛远,他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他盘膝坐在那被封印的地火口旁,屏息凝神,并非开始炼器,而是首先在脑海中,系统地回顾起那被系统灌输的【炼器基础】知识。
海量的信息流如同展开的画卷,清晰呈现:各类基础矿物的辨识与特性、金属熔点的差异与融合比例、锻打淬火的火候时机把握、基础器纹的铭刻要点与灵力导通原理……这些知识博大精深,寻常修士需经年累月才能掌握皮毛。
但林闲不同,系统的灌输让他对这些理论有了最本质的理解,如同学习了完整的物理化学和材料学教材。此刻,他需要的是将理论与这个世界的实际材料、地火特性相结合,完成第一次的实践转化。
他选择的目标,是最常见、最基础的制式法器——青锋剑。这几乎是每一个炼器学徒的入门之作,流程固定,难度不高,但极其考验对基础步骤的掌控力。
决心已定,林闲睁开眼,眼神专注。他首先解开了地火口的一丝封印。
“轰!”
一缕凝练如赤玉般的火焰瞬间窜起,安静地燃烧,散发出均匀而恐怖的高温,将整个洞窟映照得一片通红,空气都微微扭曲起来。林闲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准备好的“铁精”投入火焰中。
在现代高精度温控概念和强大灵识的双重把控下,他对火候的掌控精细到了极致。铁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通红、软化,却没有丝毫熔化成铁水的迹象,恰恰处于最适合锻打的“红热”状态。
林闲用特制的铁钳将其夹出,放在金石平台上,抡起一柄沉重的锻锤,深吸一口气,猛地砸下!
铛!
清脆的金铁交鸣声在洞窟中回荡。他的动作起初还有些生涩,发力技巧也略显不足。但恐怖的学习能力与身体协调性此刻展现无遗。每一次落锤,他都能凭借灵识瞬间反馈回材料的受力变化、内部结构细微的调整,并结合系统知识进行微调。
第二锤,落点更准,力度更匀。
第三锤,节奏已然找到。
铛!铛!铛!铛!
富有韵律的敲击声连绵响起,不再是杂音,反而像是一首充满力量感的工匠之歌。那块铁精在他锤下不断延伸、变薄、塑形,剑胚的轮廓迅速显现。
汗水从他额角滑落,尚未滴落便被高温蒸发。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完全沉浸在了这种创造的乐趣中。锻打、回火、再锻打……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甚至在某些环节,他下意识地运用了现代工业中的“多次少量”变形理念,以减少材料内部的应力集中。
剑胚成型后,便是淬火。他看准时机,将通红的剑胚猛地浸入一旁的淬火灵泉中。
“嗤——”
大量白汽蒸腾而起,剑胚在水中发出细微的嗡鸣,迅速冷却固化。取出之后,剑身呈现出一种暗青色的光泽,笔直而坚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