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香港联合交易所交易大厅内,电子屏的冷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热意。红马甲交易员穿梭其间,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资本特有的焦灼与兴奋——今天这个股票,承载着太多股东的期待。
澈观资本的交易席位区,几台显示屏并排亮起,左侧是美团的招股书摘要,右侧实时刷新着盘前挂单。李娜手里攥着打印好的股东持股明细,指尖在"1.296亿股"那行字上反复摩挲;老交易员张哥盯着买卖盘口,手指悬在交易键盘上,随时准备响应指令。
林澈站在最前方,深色西装袖口挽起,露出腕上的百达翡丽。秒针滴答作响,与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形成奇妙的共振。"还有五分钟开盘。"他轻声说道,声音不大,却让紧绷的团队稍稍定神。
"盘前竞价到71.5了!"张哥突然喊道,屏幕上的预填单数字正以每秒0.1港元的速度攀升。年轻助理小陈攥着笔,手心沁出细汗:"林总,要不要先挂个减持单锁定部分利润?万一开盘冲高回落......"
林澈摇了摇头,目光始终锁在屏幕中央:"不急,等正式开盘价。我们是战略股东,不是短线炒家。"话音刚落,大厅内响起一阵低呼——电子屏上的猩红数字骤然定格。
"开盘价......出来了!72.00港元!"小陈的声音因激动变调,整个交易区瞬间沸腾。李娜迅速拿起计算器,指尖翻飞:"成本价60港元/股,10亿美元换算成港元是78亿,持股1.296亿股没错!"
她抬眼看向林澈,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振奋:"当前市值93.3亿港元,折合美元12亿、人民币81.6亿!浮盈2亿美元,相当于13.6亿人民币!这还没算盘中可能的涨幅!"
"我的天,投10亿赚2亿,这才开盘!"小陈忍不住低呼,张哥也笑着点头:"做了这么多年港股,少见这么硬气的开盘!王兴这班子确实能打。"议论声中,李娜凑近林澈,压低声音:"林总,按股东协议,我们的股份有6个月锁定期,但部分流通股可以减持。要不先出20%?把本金收回一部分。"
这话一出,交易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澈身上。他拿起桌上的美团招股书,翻到"业务展望"那一页,手指点在"即时零售生态"几个字上:"作为股东,我们要看的不是这2亿浮盈,是美团未来十年能长成什么样。"
他转向团队,声音沉稳有力:"外卖市场我们占了60%份额,但即时配送的边界不止餐饮;到店业务刚打通医美、亲子,渗透率还不到10%;酒旅业务在低线城市的布局才起步。这些都是股东要盯着的增长点。"
张哥若有所思:"您是说,现在的美团还只是'半熟'状态?没错。"林澈指着屏幕上的业务结构图,"王兴在股东会上承诺过,未来三年研发投入翻番,要把配送网从'送外卖'升级成'送万物'。我们投的是这个战略,不是今天的股价波动。"
李娜恍然大悟:"难怪您之前跟王兴聊完,特意让我们整理了美团骑手的配送数据——原来早就盯上了即时零售的潜力。作为机构股东,要比市场看得远一步。"林澈微微一笑,"短期波动是给散户看的,我们要做的是陪公司穿越周期。"
说话间,股价已经冲到73.5港元,交易区再次响起欢呼。林澈抬手看表,对团队吩咐道:"李娜,下午把股东沟通会的材料准备好,重点梳理美团的生态拓展计划;张哥,盯好收盘数据,不用管日内波动,每周给我一份股东持仓分析。"
这时,隔壁席位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一家知名对冲基金在73.8港元的位置大举抛售,导致股价瞬间回落至72.5港元。小陈紧张地看向林澈:"林总,他们这是在获利了结,我们要不要......"
"不用理会。"林澈神色如常,"短视的套利者永远理解不了生态型公司的价值。美团的护城河不在股价,而在那50万骑手构建的配送网络,在数百万商家的供应链,在数亿用户的消费习惯。"他转身对数据分析师说:"调出美团最近一个季度的用户复购率数据。"
屏幕上立即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图表:核心用户月均下单频次达16.7次,较去年同期提升42%;跨品类消费用户占比突破65%;客单价在酒旅业务带动下同比提升28%。"看到没有?"林澈指着数据说,"这才是美团真正的价值所在——它正在重构中国人的本地生活方式。"
此时,股价在经过短暂震荡后重新上扬,突破74港元。交易大厅里,来自全球的投资人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这历史性的一刻。一位外资投行高管走过来与林澈握手:"林总,恭喜!你们这笔投资堪称经典。不过,现在估值已经不低了,真的不考虑部分减持吗?"
林澈从容回应:"史密斯先生,如果只看市盈率,美团的估值确实不低。但如果你计算的是'生态价值',就会发现这只是开始。当美团的配送网络能够覆盖生鲜、药品、日用百货,当它的到店服务能渗透到三四线城市,当它的酒旅业务能挑战传统OTA巨头......那时的美团,价值会是现在的数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