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抱着文件的那只手,指节微微收紧,怀里的文件被勒出了浅浅的印子。
她眼睫颤了颤,目光从李洋那张写满紧张的脸上,挪到了一旁含笑看着他们的林晚身上。
林晚冲她友好地眨了眨眼,那眼神里没有半分看热闹的促狭,只有坦荡和善意。
周彤的心莫名地松了一下。
她重新看向李洋,那股子堵在胸口的郁气,似乎也散了些。
她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听说你们成立了互助基金?”
“啊?啊,对!”李洋没想到她会问这个。
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点头。
“小嫂子……就是林晚同志提议的,从卤肉饭的利润里拿半成出来,专门帮扶咱们街道的困难户。”
周彤静静地看着他,没说话。
李洋被她看得又有点发毛,声音也小了下去:“就……就是这么个事儿……”
“挺好的。”周彤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温和了许多,“我爸昨天回家还说,你们这事办得有意义。”
说完,她抱着文件,对他们俩点了点头:“我还有工作,先走了。”
她转身,马尾辫在空中划过一道利落的弧线。
和李洋记忆中的那个画面重叠在了一起。
只是这一次,她没有再回头。
李洋伸出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声低不可闻的叹息。
“走吧,李大哥。”林晚拍了拍他的胳膊,“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她肯跟你说这么多,已经是好兆头了。”
李洋捏着那张薄薄的营业执照,纸张的边缘几乎要被他手心的汗浸湿。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像是给自己打气。
两人骑着车回到作坊,刚进巷子口,就看到赖春生他们一帮人全等在门口。
看到李洋手里的那个红本本,赖春生“嗷”的一嗓子,直接从台阶上蹦了下来。
“拿到了!拿到了!”
他这一喊,整个巷子都活了过来。
刘师傅从作坊里冲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沾着面粉的锅铲。
孙大姐几个婶子也围了上来,脸上全是笑。
“快!给我看看!给我看看!”赖春生一把抢过李洋手里的执照,小心翼翼地翻开。
“红星食品加工小组……法定代表人,林晚……”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声音里带着颤音。
“我的乖乖,是真的!咱们是正经铺子了!”
刘师傅凑过去,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眼眶都红了。
他摘下眼镜,用袖子抹了抹眼角:“我老刘做了大半辈子饭,到老了,居然还成了正经铺子的师傅!”
“刘师傅,您以后就是咱们红星快餐的行政总厨!”林晚笑着说。
“行政总厨?”刘师傅咂摸着这个新鲜词儿,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那我是啥?”赖春生不甘示弱地问。
林晚想了想:“你是咱们的运营总监,兼采购部部长。”
“运营总监!”赖春生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名头比行政总厨还威风。
他清了清嗓子,背着手,学着领导的样子在院子里踱步,“嗯,这个名字好,一听就管着不少人。”
王平他们几个小学徒也跟着起哄:“那我们呢?我们是什么?”
“你们是咱们快餐店的储备干部!”
“哈哈哈!”
小小的院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之前所有的辛苦和等待,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最纯粹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李洋靠在门框上,看着这热闹的一幕,心里的那点失落也被冲淡了不少。
他觉得,林晚说得对。先把眼下的事干好,干出个名堂来,他才有底气去走那条更远的路。
“小嫂子,”他开口,打断了大家的笑闹,“执照拿到了,咱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啥时候开张?”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林晚。
林晚心里早有盘算。
“三天后。”她伸出三根手指,“这三天,咱们不做别的。先把开张要用的所有东西备齐,米、肉、蛋、菜、调料,一样都不能少。”
“然后把卤肉饭的制作流程再过一遍,从洗菜切肉到蒸饭摆盘,每个人都要做到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
“最后”她顿了顿,看向赖春生。
“赖大哥,你找人做个大点的招牌,就写‘红星快餐’四个字。”
“要红底金字,越大越显眼越好!再做几十个小木牌,上面写上咱们的菜单和价格。”
“卤肉饭,六毛。加蛋卤肉饭,六毛五。单加卤蛋,一毛。单加小菜,五分。”
“再弄个开业酬宾的活动。”林晚继续道,“开业头三天,凡是买卤肉饭的,都送一份咱们的招牌小菜。”
“送小菜?”赖春生有点肉疼,“那咱们不是亏了?”
“这叫放长线钓大鱼。”林晚笑着解释,“头三天不为挣钱,就为赚个吆喝,把名气打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