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把最后一张“武大郎炊饼”的木牌挂上门楣时,手腕被麻绳勒出了道红痕。她仰头看那三个字,是武松用刻刀新凿的,笔画里还带着股刚劲,比原来那块掉角的旧木牌精神多了。
“媳妇,糖糕蒸好了!”武大郎的声音从铺子后间传来,带着点慌慌张张的雀跃。他穿着潘金莲新做的蓝布褂子,领口还别了朵小红花,是今早张屠户家闺女硬塞给他的。
潘金莲转身时,正见他端着蒸笼出来,脚步太急差点撞翻门口的八仙桌。她伸手扶住蒸笼,指尖触到滚烫的竹篾,烫得往回缩了缩:“慢着点,这糖糕要现吃才香,烫坏了可卖不上价。”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手忙脚乱地把蒸笼放到灶上:“俺、俺就是想让街坊们早点尝到。”他搓着围裙上的面粉,眼睛亮晶晶地瞅着街上,“你说……会有人来吗?”
“放心。”潘金莲拍了拍他的胳膊,指腹蹭过他袖口磨出的毛边,“咱这铺子前儿试营业三天,光芝麻饼就卖了两百个,今天挂了新招牌,不来才怪。”
话音刚落,张屠户就扛着半扇猪肉堵在了门口,大嗓门震得屋檐下的铜铃叮铃响:“大郎!你这铺子不开张还等啥?俺家小子揣着铜板等了半宿了!”
潘金莲笑着往他手里塞了块刚出锅的糖糕:“张大哥先尝尝,今儿开张,买三送一。”
张屠户咬了口糖糕,糖汁顺着嘴角往下淌:“哎哟喂!这比城里点心铺的还甜!”他从怀里摸出一串铜板拍在柜台上,“给俺来十个!不,二十个!”
街坊们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瞬间把铺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李婶捏着布袋子挤到前面:“给俺来五个葱花饼,俺家老头子就好这口!”;王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要两个芝麻的,软和点的……”
潘金莲和武大郎忙得脚不沾地,武松则在门口维持秩序,粗声粗气地喊:“都排好队!一个个来!”他腰间还别着那根打过人的棍子,谁也不敢插队。
正忙得热火朝天,门口突然传来阵掀翻桌子的巨响。潘金莲抬头,见刘屠户的婆娘叉着腰站在门槛上,身后跟着两个披头散发的媳妇,地上还滚着几个摔碎的瓷碗。
“好你个潘金莲!”那婆娘的嗓子像被砂纸磨过,“开店都不请街坊喝杯酒,是怕俺们揭你老底吧?”
潘金莲手里的油纸包差点掉地上,她深吸口气,把账本从柜台底下抽出来——这本子她特意换了个新封皮,上面还让武松刻了朵小莲花,看着倒像本正经账册。
“刘嫂子说笑了,”她翻到记着刘屠户偷税的那页,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楚,“前儿我让武松去请你,你说忙着给刘大哥藏私房钱,没空来。再说了,”她把账本往柜台上一拍,“我这小本生意,可请不起拿病猪肉当鲜肉卖的‘贵客’。”
周围的街坊“哗”地笑开了。刘婆娘的脸涨成猪肝色,伸手就要抢账本:“你个小贱人,敢污蔑俺男人!”
“污蔑?”潘金莲侧身躲开,指尖点在账本上的日期,“上个月十五,你家铺子卖了二十斤病猪肉给包子铺,收了双倍的钱,这事要不要让官差来对对?”
刘婆娘的手僵在半空,那两个跟来的媳妇见状,悄没声地往后退。武松往前站了半步,拳头捏得咯咯响:“我嫂子说话向来算数,你要是再闹,别怪俺不客气!”
刘婆娘眼珠一转,突然往地上一躺,拍着大腿嚎啕大哭:“哎哟喂!武大郎欺负人啊!娶了个狐狸精回来,不仅勾搭小叔子,还编排俺们老实人!”
这一哭,看热闹的人反而散了大半——谁都知道刘婆娘的德性,真要闹大了,指不定自己的糗事也被翻出来。潘金莲看着她撒泼的样子,突然觉得好笑,转身从蒸笼里拿出块最大的糖糕,蹲到她面前。
“刘嫂子,”她把糖糕往刘婆娘嘴边递,甜香混着热气飘过去,“尝尝?这是用新磨的糯米做的,比你藏在床底下的陈米好吃多了。”
刘婆娘的哭声戛然而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糖糕。潘金莲趁机把账本往她眼前晃了晃:“再闹,我就把你偷拿张屠户猪油的事写上去,让刘大哥也开开眼。”
刘婆娘一把抢过糖糕塞进嘴里,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恶狠狠地瞪了潘金莲一眼,扭着腰走了。那两个媳妇赶紧跟上去,临走前还不忘往蒸笼里瞅了瞅。
武大郎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油纸包都捏皱了:“媳妇……她、她就这么走了?”
“不然呢?”潘金莲笑着把账本锁进抽屉,“对付这种人,就得比她更横。”她往武松手里塞了块糖糕,“谢了小叔子,刚才多亏你了。”
武松的脸腾地红了,把糖糕往嘴里塞,含糊不清地说:“应该的……嫂子。”
铺子重新热闹起来,潘金莲刚把一摞炊饼包好,就见西门庆的管家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个锦盒。那管家穿着件青绸长衫,比上次见面时瘦了圈,见了潘金莲就拱手:“武家娘子,我家官人让我送点贺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