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历史喵喵在讲述了朱高炽波澜起伏的一生后,语气并未放松,反而带上了一丝更深的沉郁。
“兄弟们,别以为‘仁宗’这个庙号就意味着绝对的宽厚。在生命的终点,或者说,在他死后,这位以仁厚着称的皇帝,却做了一件在后世看来极为残酷、也极不‘仁’的事情——大规模殉葬。”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洪武时空,尤其是那些勋贵高门,瞬间竖起了耳朵。殉葬,对于他们而言,并非陌生的词汇,前面朱及第的天幕可讲的非常惨。
历史喵喵的声音透过天幕传来,清晰而冷静:“根据史料记载,朱高炽死后,他后宫中没有生育子嗣的妃嫔,大部分都被下令殉葬了。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唏嘘的,是一位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的妃子——郭贵妃。”
“郭贵妃,出身可不一般,她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女!” 历史喵喵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轰——!” 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武定侯府内,正与家人一同观看天幕的郭英,猛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郭贵妃?他的孙女?生了三个皇子,竟然还被殉葬了?!
郭英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他虽然知道天幕所言是未来之事,那个“孙女”此刻恐怕连影子都没有,但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天幕如此公开地点出他郭家未来与皇室的联姻以及如此悲惨的结局,这意味着什么?
“不……不好……” 郭英声音干涩,脑中飞速运转,“陛下前几个月才刚刚下旨,明确废除了殉葬之制……可是,可是以陛下的性子,听到天幕这么一说,他会不会……”
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皇帝会不会觉得,殉葬这个办法,虽然明面上废了,但用来清除潜在的后患,实在是……太省事了?他甚至能预感到,用不了多久,宫里关于给皇孙们,尤其是那位刚刚赐字“高炽”的朱玄炜定娃娃亲的试探,恐怕就要来了。而他们郭家,很可能就在名单之上!这哪里是恩宠,简直是架在火上烤!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的朱元璋,眼神幽深难测。他确实在几个月前,出于多种考虑,下旨废止了活人殉葬。但此刻听到天幕所言,他的心思却活络了起来。
“朱高炽……让生了三个皇子的贵妃殉葬……”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是因为那个姓张的皇后出身一般,怕自己死后,出身高贵的妃嫔及其外戚,会威胁到新君和太后的地位么?”
他越想越觉得有理。天家无小事,尤其是涉及到权力交接。一个强势的妃嫔背后,往往站着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汉武帝晚年立幼子而杀其母钩弋夫人,不就是为了避免主少母壮、外戚干政的祸患吗?
“咱之前下旨废殉葬,是觉得太过残忍,有伤天和。” 朱元璋心中暗道,“可若从江山稳固的角度看……这法子,虽然酷烈,却真能省去不少麻烦。生前处死……似乎也是个办法?”
一个冷酷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明旨废除殉葬,不代表他不能用其他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如果某个妃嫔或其家族未来可能对储君构成威胁,那么在她“病逝”或“意外身亡”与在她死后被殉葬,结果似乎并无不同,甚至前者还能保全皇家“仁德”的名声。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为了朱明的江山,他并不介意手上多沾些鲜血,尤其是那些可能威胁到他子孙统治的鲜血。
历史喵喵最后总结道:“所以,朱高炽的‘仁’,或许更多地体现在他对臣子、对百姓的政策上。而在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他,或者说代表他意志的张皇后和新君,依然采取了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来确保权力平稳过渡。郭贵妃的悲剧,既是后宫争斗的失败,更是政治权衡下被牺牲的棋子。这血色的结局,也为‘仁宣之治’的开启,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天幕随着历史喵喵的身影游荡在北京紫禁城中,她今天的神色带着几分探究与调侃。
“各位老铁,咱们今天来聊点玄乎的——明朝皇帝的寿命,特别是跟北京紫禁城风水的关系。”她开门见山,一句话就勾起了天幕下无数人的好奇心,尤其是那位刚刚开始营建北平燕王府的朱棣。
“上回我们说了明仁宗朱高炽,身体不好,胖,但还是活到了四十七岁,当了十个月皇帝。”历史喵喵话锋一转,“而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那位文武双全、被永乐大帝寄予厚望的‘好圣孙’,身体可比他爹强健多了!能骑马,能射箭,能打仗(平定汉王叛乱),还能画画(宣德炉名满天下)。可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全能的皇帝,你们猜他活了多少岁?”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给出一个令人愕然的答案:“三十八岁! 比他那体弱多病的爹还短命近十年!宣德十年正月,就崩于紫禁城乾清宫。这找谁说理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