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的片尾音乐刚落,天幕中传来的声音并未停歇,一个沉稳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醒目的标题字样——“焦点访谈”。
“以事实说话,焦点访谈。”
这简短的开场白,让原本因新闻联播内容而议论纷纷的奉天殿前,瞬间又安静了下来。朱元璋微微前倾了身子,他本能地觉得,这个节目似乎与刚才宏观叙事的新闻有所不同。
“……今晚我们关注的是,国家级风景区内违规兴建的私人会所,为何屡禁不止?……”电视画面中,出现了隐蔽在山林间的豪华建筑、记者暗访的片段,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闪烁其词。
“嘶——”
当清晰地听到节目内容,看到那些明显是“揭短”、“问责”的画面时,奉天殿前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不止是文官,连徐达、汤和等勋贵都瞪大了眼睛。
一个县令级别的官员下意识地惊呼出声:“这……这等阴私之事,地方官吏渎职枉法,竟能公然在这……这‘天幕’之上,向天下万民播放?!这后世朝廷,颜面何存?!”
他道出了绝大多数洪武朝臣的心声。在他们看来,官场弊案、地方丑闻,即便要查,也应在官衙之内暗中进行,最终以一道旨意或判决定论,何曾见过如此大张旗鼓、将调查过程甚至涉事官员的窘态公之于众的做法?这简直是将官府的权威和脸面放在火上烤!
宋濂、刘三吾等大儒更是眉头紧锁,他们饱读诗书,讲究的是“为尊者讳”,是“刑不上大夫”的礼法精神。如此赤裸裸的曝光,在他们看来,近乎于“教化沦丧”,有失朝廷体统。
然而,与臣子们的普遍惊骇不同,龙椅上的朱元璋,在最初的错愕之后,那双锐利的眼睛里骤然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妙啊!此物……此物真乃神器也!”他几乎要拍案叫绝,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若得此物,朕何须再遣检校、锦衣卫暗中查访,劳心费力,所得信息还有限!天下州县,但有贪腐渎职、欺压良善之事,借此‘焦点访谈’,便可瞬息之间,上达天听,下警万民!”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的画面:借助这天幕般的“焦点访谈”,他可以随时知晓哪个知府私自加征,哪个卫所军官克扣军饷,哪个皇庄太监欺压百姓……朝廷的政令,也可以借此迅速传遍四方,让那些试图阳奉阴违的胥吏无所遁形!
“若有此物,朕便是坐在这奉天殿,亦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政令畅通,奸邪震慑!”朱元璋越想越激动,仿佛看到了一个吏治清明、皇权直达乡野的完美图景。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的市井街巷,那些挤在一起观看天幕的普通百姓,反应则与朝堂截然不同。他们听着节目中记者犀利的提问,看着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被问得哑口无言、冷汗直流的画面,先是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阵阵议论和喝彩。
“好!问得好!这些黑了心肝的,就该让大家都看看他们的嘴脸!”
“这后世朝廷,真给咱们小民做主啊!”
“要是咱们这儿也有这‘焦点访谈’,看哪个狗官还敢贪咱们的救命钱!”
一种前所未有的、仿佛能“看见”并能“发声”的快意,在民间悄然涌动。
朱及第房间的电视节目仍在继续,或许接着是某个科技创新的正面报道,或许是另一则社会民生的深入调查。但洪武时空的众人,心思早已被这“焦点访谈”牢牢抓住。
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极度渴望拥有这样一件“神器”,这比任何酷刑峻法都似乎更能有效地监控官僚体系。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天幕可望而不可即,其背后的技术如同仙法,远非洪武朝所能企及。
而文官们则在震惊之余,感到了刺骨的寒意。若真有这么一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置于万民审视之下,那种为官的“体面”和“自由度”将荡然无存。不少人在心中暗暗祈祷,这等“神器”,永远只存在于后世便好。
这偶然打开的电视节目,像一面更加清晰的镜子,不仅照见了后世中国的另一面,也照出了洪武朝堂上下的不同心思。朱元璋看到了强化皇权、澄清吏治的终极工具;百姓看到了申冤雪恨、监督权力的希望;而大多数官员,则看到了一场可能降临的、无处躲藏的政治风暴。这天幕,真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
朱及第匆匆离去,未曾关闭的直播依旧忠实地传输着宾馆房间里的一切。焦点访谈关于快递包装“瘦身增绿”的探讨结束后,电视屏幕上的画面骤然转变——低沉雄浑的配乐、弥漫的硝烟、呼啸而过的子弹以及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瞬间充斥了整个天幕!
“砰!砰!哒哒哒——”
“轰隆!”
密集的枪炮声如同暴雨般砸向洪武时空的众生,让早已习惯冷兵器时代厮杀场面的朱元璋、徐达等人霍然起身,瞳孔骤缩。他们看到的,是远比他们经历过的任何战场都要酷烈、更加高效的杀戮景象。士兵们手持着能连续喷吐火舌的“铁棍”(枪支),远处发出怒吼的“铁炮”(火炮)威力远超他们的红夷大炮,将泥土和人体轻易地撕裂、掀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