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合上那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现场观察的笔记本,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常青花园项目部的问题,盘根错节,远超他最初的想象。肖荣一伙的把控、管理的混乱、效率的低下、安全质量的隐患,这些表象之下,还有一个更深层次、更顽固、也更具普遍性的毒瘤——**僵化失衡的薪酬体系与员工士气的全面溃散。
这一周,他不仅在钢筋水泥间穿梭,更在工人们的只言片语、疲惫麻木的眼神、以及那令人心惊的散漫状态中,清晰地触摸到了问题的核心脉络。一建公司,这个庞大的国企,其自有施工队的管理模式,在汹涌的市场大潮冲击下,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他摊开一张白纸,开始梳理这个关键症结:
1.固化的等级与脱节的市场:
五个等级,形同虚设:项目部施工人员主要分为学徒工、熟练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着固定的、几乎透明的工资区间:
学徒工:120-200元/月(无奖金,部分包食宿),学徒期1-2年。
熟练工:180-250元/月(基础岗,无津贴,做杂活)。
初级工:220-350元/月(含少量津贴,独立完成简单工序)。
中级工:300-500元/月(技术骨干,主力工种,可能有50-100元绩效奖金)。
高级工:450-700元/月(技术难度高岗位,奖金100-200元,可能有技术津贴)。
市场价的碾压:罗明太清楚外面的行情了。在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上:
小工(相当于学徒/熟练工):日薪10-15元,月薪轻松突破300-450元(按25天算)。
大工(相当于初级/中级工):日薪30-40元(看工种和熟练度),月薪750-1000元起步!技术好的、抢手的工种(如焊工、模板工),日薪50元以上也不稀奇。
急活、重活、技术活,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巨大的剪刀差:对比之下,触目惊心!公司里的高级工,拼尽全力加上奖金,才勉强与外面普通大工的收入持平。
而中级工在公司拿300-500元(含少量奖金),在外面当大工至少能拿750-1000元!初级工在公司200-350元,在外面也能拿大工的日工!学徒工就更不用说了。
2.扭曲的行为与溃散的士气:
这种巨大的收入落差,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每一个工人的心里,彻底扭曲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也摧毁了项目部的士气和效率根基:
“郁郁不得志”的初级工:有点技术、年轻力壮的初级工,看着外面翻倍的收入,如何甘心?
他们要么心思活络,时刻想着跳槽;要么在公司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把精力省下来琢磨怎么出去接私活。项目部对他们而言,更像一个提供“编制”身份的壳,而非值得付出的事业。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中级工:这是最庞大也最矛盾的一群人。他们大多年过三十,有家有口,对“铁饭碗”的稳定有依赖,舍不得放弃编制和那点可怜的福利。但微薄的收入又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接私活成了普遍的选择!晚上去私人包工头那里干到深夜,赚取外快。带来的恶果是什么?
白天精力不济:迟到、早退、工作时打瞌睡、精神恍惚成为常态。罗明在现场多次看到,午休时间刚过,一些技术骨干就哈欠连天,找个角落就能睡着。
安全事故的温床:精力不足、反应迟钝是安全事故的最大诱因!高空作业、机械操作、重物搬运……在这些需要高度专注的岗位上,一个疲惫的中级工,就是一颗行走的炸弹!罗明笔记本上记录的几起未遂事故(如脚手架踩空、扳手脱手),当事人都是晚上接了私活、白天精神萎靡的骨干。
效率低下与质量滑坡:没精神,自然没干劲。磨洋工、敷衍了事成为必然。为了早点下班去干私活,甚至可能故意简化工序、降低质量要求。罗明看到的那些粗糙的砌体、不饱满的砂浆、随意绑扎的钢筋,很多都出自这些“资深”中级工之手。
“无力回天”的高级工与“混日子”的底层:少数有责任心、技术过硬的高级工,拿着勉强与市场持平的工资,看着身边同事的散漫和项目的混乱,有心无力,只能摇头叹息,积极性也被严重挫伤。而学徒工和熟练工,看到“师傅”们都这样,更是彻底失去了学习和上进的动力,彻底沦为混日子的“老油条”。
3.管理失控的恶性循环:
这种普遍的“双轨制”生存状态(白天混编制,晚上赚外快),直接导致了项目部管理的彻底失控:
工长威信扫地:工长本身也是体制内的人,待遇同样被市场碾压。他们要么同流合污(如杨大奎,利用职权吃拿卡要,默许甚至参与虚报工程量),要么(少数正直的)根本管不住手下这些“心不在焉”的兵。罚款?扣奖金?那点钱对靠私活赚钱的工人来说,不痛不痒。开除?编制身份是护身符,没有重大过错,很难动真格。肖荣等人也乐见其成,维持现状更便于他们控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