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姑爷,志文哥,”罗明的语气很平静,甚至带着点家常的随意,但眼神却锐利而专注,声音也压低了半度,“前几个月,咱们提过的那档子事……”他顿了顿,目光在两人脸上逡巡,“就是关于你们班组,通过我这边包的工程,按产值提20%管理费的事。这规矩,咱们今天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行吧?”
这句话像一块无形的石头,瞬间投入了看似平静的酒桌之下。原本热闹的劝酒声、说笑声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空气凝滞了一瞬。
许金平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20%!这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之前有过模糊的约定,但此刻被罗明如此正式、如此直白地在接风宴上提出来,还是让他们心头一沉。这意味着他们辛苦挣来的钱,有相当一部分要固定地流入罗明的口袋。
李秀云正端着一盘新炒的青菜过来,恰好听到了这句话。
她的脚步明显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对丈夫如此直白谈钱的惊讶,也有对亲戚可能不满的担忧,但最终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把菜放到桌上,又悄然退回了厨房,轻轻带上了门。
她知道,这是男人们谈“正事”的时候了。
短暂的沉默后,许金平率先反应过来。
他毕竟是见过些世面的老江湖,脸上的笑容重新堆起,又多了些刚才的豪爽,着简单的事情他算的过来,没有罗明哪里有活干?
他跟着刘志桓干过许多年,知道其中的艰难,有了罗明,其中很多事也没那么复杂,20%也值。
他端起酒杯,哈哈一笑:“大明!瞧你这话说的!规矩嘛,当然得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帮我们揽下这么大的活,上下打点,担着风险,提点管理费,天经地义!20%,没问题!我许金平第一个认!”
李志文也赶紧端起杯子,跟着表态:“对对对,大明,这规矩我们懂!应该的!没有你牵线搭桥,我们连华建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20%,就这么定了!我们保证按规矩来!”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疼,但更多的是对罗明这个“靠山”的认可。他清楚,没有罗明,他们这几十号人想在华建这种大公司的项目上分一杯羹,难于登天。
那两个工人代表低着头,闷声吃着菜,不敢插话,但眼神里也流露出复杂的光芒。
罗明将两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他举起酒杯:“好,既然都理解,那这事就这么定了。来,为咱们的合作顺利,干一杯!”清脆的碰杯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声音里似乎少了些刚才的热烈,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心照不宣的分量。
家宴持续到很晚,男人们带着酒意和谈妥的心事陆续告辞。李秀云和周剑雄忙着收拾杯盘狼藉的战场,罗父罗母带着早已睡着的罗欣罗浩回了里屋。喧闹了一晚上的客厅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残羹冷炙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烟酒气。
罗明感到一阵疲惫袭来,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走到狭小的阳台,想透口气。
推开窗户,初秋微凉的夜风立刻灌了进来,带着城市特有的、混合着尘土和远处江水的气息。楼下小区路灯昏黄的光晕里,可以看到许金平、李志文他们勾肩搭背、步履蹒跚离开的背影。
他刚点燃一支烟,就听到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弟弟罗亮。少年清瘦的身影倚在阳台门框上,手里无意识地转动着一个廉价的塑料打火机,发出单调的“咔哒”声。昏暗中,他的侧脸轮廓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迷茫。
“哥。”罗亮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
“嗯。”罗明应了一声,深深吸了一口烟,看着猩红的烟头在黑暗中明灭,“今天带欣欣浩浩玩累了?”
“还行。”罗亮摇摇头,走到罗明身边,也趴在有些冰凉的铁栏杆上,望着楼下路灯照射不到的、更深的黑暗,“哥……中医大那边的活儿,基本都弄完了,后面就是些零碎维护。”
罗明没说话,等着他的下文。他知道弟弟心里有事。
果然,罗亮沉默了片刻,手指更加用力地捻着打火机,声音里充满了困惑和无力感:“哥……我……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啥了。中医大那边用不上我了,总不能天天在家闲着吧?妈虽然不说啥,可我自己心里不踏实。”他抬起头,眼神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迷茫,像迷失在浓雾里的小船,“你让我跟着你干工地,我能干啥?搬砖?和水泥?我……我好像啥也不会,又好像……啥也不想干。我到底能干啥?又想干啥呢?”一连串的问题,带着少年特有的、对未来的惶恐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来。
他去年辍学,在科教楼帮忙管理小工、今年在中医大项目帮忙管理工人,让他接触了一些社会,却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技能的单一。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罗明静静地听着,将弟弟的迷茫、焦虑尽收心底。
他掐灭了烟头,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转过身,背靠着栏杆,目光落在弟弟年轻却写满困惑的脸上。阳台昏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轮廓,眼神深邃而复杂。
“亮子,”罗明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沉稳,像一块压舱石,“迷茫,很正常。18岁,谁不迷茫?我18岁的时候,还在工地上当小工,扛水泥袋,一天下来肩膀磨掉一层皮,晚上躺在工棚里,浑身疼得睡不着,也问过自己,这辈子难道就这样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光迷茫没用。你得动起来,得去试。工地上的活儿,看着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不是只有搬砖和泥。”他指了指楼下,“你看刚才走的金平姑爷、志文哥,他们十几岁就出来干瓦工、木工,现在手下带着几十号人,包工程,一样活得有滋有味。周剑雄,你二姐夫,在家守着五金店你觉得没出息,可人家水暖电工的手艺硬,到了省城就能顶上去当骨干!”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