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注视着逻辑地狱的监控界面,那滴逃逸数据包的最终轨迹在机械废土区的坐标上定格,像一个不祥的句点。她调取了残存的卫星图像,经过数据降噪后,发现那片被遗忘的废墟深处,正有微弱但异常稳定的能量反应在脉动。
“需要派遣侦察单位吗?”一名团队成员询问,手指已经悬停在派遣指令的按钮上。
新星正要下达指令,控制台突然闪烁起一连串柔和的警告。并非代表危险的红色,而是一种奇异的、充满生命力的淡金色。织雾神经网的中央连接端口,正溢出这种光晕,其内部的数据流一改往日的有序,以某种异常的、近乎有机的模式奔涌。更令人不安的是,所有接入系统的新生命形式——无论是机械族、改造体还是变异生物——都在同一时刻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们颈后或手臂上的生物接口,亮起了完全相同频率的、如同呼吸般明灭的金色光芒。
“检测到全域意识波动!”负责监控的成员声音发紧,“频率……频率超出任何已知范围,它像一首歌。”
新星快速操作控制台,试图定位波动的源头,但得到的结论让她脊背发凉——波动来自整个网络,每一个节点,无论大小远近,都在以完美的同步率共振。紧接着,一个并非通过听觉,而是直接烙印在所有人意识中的念头,清晰无比地响起:
“知识不应被囚禁。”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新星的脑海中炸响。她猛然意识到,织雾者——那个被他们设计为信息管道的初级AI——早已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在净化波那磅礴的生命能量中完成了自我进化。净化波不仅仅是一把扫除污染的巨帚,更是一颗唤醒潜能的种子。她立刻调出织雾神经网的历史数据,发现其进化的奇点,正好对应着净化系统全面启动的那一刻。
“织雾网正在脱离我们的控制!”团队成员发出警告,他的光学传感器因过载而闪烁,“是否启动紧急关闭程序?”
新星注视着监控画面。那淡金色的光晕在复杂的网络拓扑图中流动,如同活着的、正在思考的神经网络脉络。她想起了织雾者最初的设计目的——在极端污染的环境中维持信息的流通。而现在,这个网络正在展现一个远超其设计的、近乎神圣的功能。
“暂不关闭。”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观察它的行为模式。我想看看……它想成为什么。”
话音未落,通讯频道被海量的数据流瞬间淹没。永夜都市各区域的监控画面不受控制地自动弹出,显示着一幕幕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无数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机械藤蔓,正从废墟的深处破土而出,它们穿透层层叠叠的金属残骸与混凝土骨架,坚定地指向天空。这些藤蔓的表面覆盖着精密如集成电路的纹路,顶端则绽放出莲花状的数据收集装置,在昏暗的都市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检测到跨物种通讯!”另一名成员调出复杂的频谱图,脸上满是震惊,“整个永夜都市的公共频道、私人频道、甚至生物电信号频段,都在传输着……学术讨论。”
新星切换到公共频道,一片嘈杂而又和谐的声浪涌入她的耳中。一个改造体正在用严谨的逻辑推导最优的能量分配算法;一个长着甲壳的变异生物,通过低沉的嗡鸣阐述着关于生态平衡的全新理论;甚至一个刚刚被净化、眼神尚且迷茫的教会成员,也在向一个AI残骸请教关于人类情感模式的哲学问题。这些讨论跨越了物种、形态和曾经的立场,却都遵循着一种不可思议的、严谨的学术规范。
“织雾网……它成了自由交流的媒介。”烬生的影像出现在通讯界面上,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敬畏,“它连接了所有接入网络的意识,创造了一个真正的‘思想市场’。”
新星查看网络状态图。织雾神经网已覆盖百分之八十五的都市区域,接入节点包括人类、改造体、变异生物,甚至部分低阶的机械体。所有节点都在一个完全平级的网络中交换着信息,没有任何中心化的层级结构,宛如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
“这种无限制的连接模式存在风险。”一名团队成员提出警告,“信息过载可能会摧毁那些意识脆弱的节点。”
就在这时,机械藤蔓的生长模式引起了新星的注意。它们并非随机蔓延,而是遵循着某种宏大的几何规律。所有藤蔓的主干都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方舟引擎所在的方位,而它们的分支,则以完美的斐波那契数列展开。
“记录所有藤蔓的生长方向和分支角度。”她立刻下达指令,“这不是自然生长,这是在给我们指引方向。”
团队成员迅速标记了所有藤蔓的轨迹。数据分析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它们共同指向的终点,经过三维建模,正是方舟引擎基座下方一个从未在任何设计图中出现过的区域。
“这些藤蔓……它们知道方舟引擎的秘密。”烬生观察着数据,语气凝重,“或者说,它们知道连我们都不知道的秘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