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闭合的瞬间,陈御风指尖在终端轻划,系统后台标记的十七层信号源已断开连接。他收起设备,步出大厦侧门。停机坪上,一架橘白涂装的轻型直升机正缓缓启动,旋翼切开晨雾,气流卷起地表碎纸与尘粒。
沈昭华坐在驾驶位,舱门半开。她未回头,只抬手示意登机。陈御风点头,拎着公文包进入副驾。舱门关闭,隔音层启动,外界喧嚣骤然退去。
飞行王朝系统自动切换至移动模式,界面在意识中展开:【当前位置:沪城东区通用航空起降点;签到冷却中;检测到低频电磁扰动,来源不明】。
陈御风不动声色,将公文包置于腿上,手指搭在拉链边缘。系统被动扫描开启,机身结构三维图浮现,红色光点逐一排查。两秒后,扫描完成——无外接信号发射装置,无微型追踪器嵌入座椅或舱壁。
他刚松一口气,沈昭华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亮起,一条匿名短信弹出:“你父亲没死于发动机故障,而是被切断了黑匣子供电。”
陈御风瞳孔微缩。前世调查报告从未提及此细节,这是仅限事故调查组内部掌握的信息。
沈昭华没有删除短信,也没有回复。她将手机反扣在控制台上,左手调整航向舵,右手却悄然按下了座舱录音播放键。
一段音频响起。
“……空速下降,推力响应迟滞……”
“主控系统报错,双发喘振……”
“紧急重启失败,高度六千,正在下坠……”
是十年前那场空难的黑匣子原始录音。声音沙哑、断续,夹杂着电流干扰。陈御风握紧扶手,指节泛白。这不是公开版本,而是未经修复的现场实录,连军方档案库都未曾完整留存。
录音继续播放。
“通知塔台,准备迫降程序……”
“不要靠近居民区……重复,不要靠近居民区……”
那是他前世最后说出的话。
沈昭华始终盯着前方空域,面容平静,仿佛只是在播放一段例行检查记录。但她的右耳垂微微颤动,那是紧张时才会出现的生理反应。
陈御风闭眼,思维接入系统:【音频分析模块启动】。波形图在意识中展开,噪声层被逐级剥离。高频段无异常,中频段语音清晰,但在极低频处,一道规律性脉冲信号浮出水面。
滴——
滴——
滴——
间隔精确为1.37秒,误差小于0.002秒。
他的呼吸一滞。
这个节奏,他在沈明远办公室见过无数次。那面老式挂钟,铜摆左右摆动,发出的就是这种频率的机械响动。他曾以为那只是装饰品,甚至怀疑过它是否藏有摄像头。但从没想过,它可能是一台远程触发的微型录音同步装置。
如果黑匣子录音中的脉冲信号与挂钟走时完全同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段录音,并非从原始数据中提取,而是近期重新录制的模拟音频——制作者为了让内容显得真实,刻意加入了环境背景音,却忘了清除监听设备自身的运行噪音。
更可怕的是,这说明对方不仅掌握了空难的技术细节,还长期监控着沈明远办公室的一切声响。而沈明远,正是当年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外围联络人。
陈御风睁开眼,看向沈昭华。她仍目视前方,双手稳定操纵杆,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日常通勤中的普通插曲。
“你什么时候拿到这段录音的?”他问。
“昨天深夜。”她答得干脆,“有人寄到我私人邮箱,没有署名,只有密码和下载链接。”
“为什么不第一时间交给我?”
“因为我不知道它是不是陷阱。”她终于侧头看了他一眼,“就像现在,我不知道你听到这段录音,会不会情绪失控。”
陈御风沉默。他知道她在试探。不仅是对信息真伪的验证,更是对他心理防线的探测。若他表现出过度激动或愤怒,便可能暴露更多前世记忆的痕迹。
但他不能回避问题。
“这段录音有问题。”他说,“它的底层频段里,嵌入了一段机械滴答声,频率与沈明远办公室那台挂钟一致。这意味着,它不是十年前的原始数据,而是最近伪造的复制品。”
沈昭华眉头微蹙,像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
“你是说……有人用实时监听设备,把挂钟的声音混进了旧录音里?”
“不止是混入。”陈御风调出系统缓存的波形对比图,“它是作为时间锚点存在的。每一次‘滴’声,都在校准伪造音频的节奏,防止被声纹分析识破。这种技术,只有专业情报机构才会使用。”
舱内一时寂静。旋翼轰鸣透过隔音层渗入,像某种持续不断的压迫。
沈昭华缓缓吐出一口气:“所以,我们开会时,保洁车上的S-7N编号不是巧合。他们早就布好了眼线,甚至能在沈明远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他的办公室设备进行远程监听。”
“而且目标不只是你。”陈御风补充,“他们想确认我对某些特定信息的反应。比如空难真相、比如发动机断电机制。这条短信故意提到‘切断供电’,就是在诱导你播放这段录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