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个老学究似的,蹲在盆地边缘,对着那片白茫茫的雾气抓耳挠腮。常规的阵法思路在这里碰了壁,那堵“神识之墙”硬得让人绝望。
“不对啊……”我猛地一拍脑袋,像个发现了新玩具的猴子,“上次!上次我用‘神识明明感应到鹤尊了!虽然微弱,但确实感应到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阵法绝非铁板一块!它肯定有波动,有强弱周期!就像再严实的门,开关的时候也得漏条缝儿!而我上次感应到鹤尊的时候,恰好就撞上了这条“缝”!
“薄弱期!这阵法一定有薄弱期!”我兴奋地站了起来,眼神发亮。但怎么确定这个薄弱期呢?光靠傻等可不是我龚二狗的作风。
我的目光从白雾移开,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山势走向,林木分布,甚至远处隐约传来的水流声……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我的脑海:
“风水!这布阵之人,绝对是风水阵法双修的绝顶天才!”
寻常阵法,依托阵基阵脚,自成一体。但高明的阵法师,会借势!借天地之势,山川之形,风水之气,来增强阵法威力,甚至让阵法随着自然变化而运转,生生不息!
眼前这个鬼地方,盆地聚气,白雾锁灵,本身就暗合某种风水格局。那布阵之人,恐怕不仅仅是布置了一个阵法,而是将阵法完美地镶嵌进了这片天地的“气脉”之中!
“妈的,遇到高手了!”我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兴奋。这种挑战,才够劲!要是随随便便就能破掉,那多没意思?
说干就干!我立刻将自己那点从杂书里看来的、半生不熟的风水知识,结合这段时间摸爬滚打对山川地气的模糊感应,全部调动起来。我像个跳大神的江湖骗子,手里掐着根本不存在的诀,嘴里念念有词,绕着盆地边缘开始“走穴”。
“嗯……这边山势如青龙探头,气机勃发……那边水流似玉带缠腰,灵韵内敛……不对不对,这盆地的开口朝向,正对夕阳落山之处,吸纳西方肃杀之气……哎呦,这棵老歪脖子树长得真是地方,像个天然的定气桩……”
我一边嘀咕,一边时不时趴在地上听听动静,或者抓起一把土闻闻味道(纯属装腔作势),甚至还试图跟旁边抱着聚阴盘的“金甲一号”讨论一下:“一号,你觉得这里的阴气走向是不是有点怪?跟你那聚阴盘吸气的方向好像不太一样?”
“金甲一号”当然毫无反应,依旧像个尽职尽责的沉默保镖。
就这样连蒙带猜、连推带算地折腾了大半天,结合我之前那丝神识潜入时看到的内部符文地面,我渐渐摸到了一点门道!
当我尝试将风水格局的变化(比如太阳高度角、风向、甚至远处云气流动)与白雾能量波动的细微差异联系起来时,一个复杂得令人头皮发麻的图景,缓缓在我脑海中浮现!
“卧槽!卧槽槽槽!”我忍不住连爆粗口,眼睛瞪得像铜铃,“五阵叠加!他娘的这竟然是五种阵法叠加在一起的复合大阵!”
我仔细分辨着那隐约感知到的能量脉络:
1. 核心幻阵:那白雾本身,让人迷失方向,隔绝感知,鹤尊估计就是在里面绕圈圈,怎么飞都飞不出来。
2. 坚固困阵:形成那堵强大的“神识之墙”和物理屏障,硬闯会被无情反弹或吞噬。
3. 聚灵阵基: 巧妙地借助盆地风水,从周围天地间缓慢汲取灵气,作为阵法运转的能量源泉,这才能支撑如此大阵运转至今。
4. 变化联动阵:最精妙的部分!这个阵法将整个大阵与外界环境变量(太阳高度、风势、甚至地下水流)绑定!太阳在不同位置,照射角度不同,会引起盆地内阳气分布变化,进而触发阵法某些节点强度调整!风势走向会影响气脉流动,水流走向可能关联地气……总之,这阵法是“活”的,在不断微调!
5. 最后的杀阵(疑似):在最核心处,也就是宫殿附近,我感觉到一股隐而不发的凌厉气息,一旦触发,绝对是石破天惊!
还好鹤尊不在杀阵里面,要在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天才!布下此阵的家伙真是个鬼才!”我由衷地赞叹,同时后背冒出一层冷汗。幸好我没头铁硬闯,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五种阵法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借助自然之力运转,几乎完美!薄弱期?当然有!就在这多种环境变量达到某个特定组合,导致阵法内部能量流转出现短暂“切换”或“波动”的瞬间!这个窗口期可能极短,稍纵即逝!
“机会就在下一个日落时分!”我根据今天的观察和推算,做出了判断。当夕阳西下,阳光以特定角度掠过盆地,与当时可能出现的东南风形成某种奇妙的“冲克”时,阵法西南角的那片区域,困阵和神识隔绝的效果会降到最低!
找到了薄弱点和时机,接下来就是破阵手段了。我皱着眉头思索:光靠我和“金甲一号”拳打脚踢肯定不行,得用专业工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