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课的铃声刚落,数学老师就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了陆知行身上,手里还特意捏着一张卷纸,脚步都比平时快了些。
“陆知行,你过来一下。”老师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笑意,和平时讲题时的严肃截然不同,“其他人先自己复盘错题,重点看压轴题的第二问,等会儿我来讲。”
陆知行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笔,起身往讲台走。林溪和江翊也抬头看过去,眼里满是疑惑——刚才看红榜,陆知行考了年级第三,总分570,比上次进步了两名,难道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自己看看,这次数学考了多少分。”老师把手里的试卷递给陆知行,指尖还轻轻点了点卷首的分数栏,“我改到你的卷纸时,还以为看错名字了,特意核对了三遍准考证号。”
陆知行接过试卷,低头一看,瞳孔微微一缩——卷首的红笔数字格外醒目:138分。他上次数学只考了128分,这次居然直接提了10分,而且卷面上的错题只有三道,都是扣了4分以内的细节题,连之前总出错的导数压轴题,这次都得了满分。
“没想到吧?”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惊讶,“你前两轮复习的时候,数学还总在120分左右徘徊,导数和圆锥曲线更是你的短板,每次模拟考都要扣十几分。这才三轮复习半个月,你不仅把短板补上来了,还直接冲到了138分,进步也太快了!”
周围的同学都好奇地看过来,有人凑着看陆知行的试卷,看到138分的分数,忍不住小声惊叹:“哇,陆知行这次数学居然考了138分!比上次多了10分,也太厉害了吧!”
“是啊,他之前导数题总错,这次居然得了满分,也不知道怎么复习的,也太牛了!”
林溪和江翊也凑到讲台下,看着陆知行试卷上的红勾,眼里满是欣慰。林溪想起这半个月,陆知行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半小时来教室,专门练导数和圆锥曲线的题;晚上在图书馆,别人都在刷整套试卷,他却在复盘数学错题,把每一道错的题都重新做三遍,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你跟大家分享分享,这半个月是怎么复习数学的,尤其是导数和圆锥曲线,怎么一下子就吃透了?”老师笑着说,“好多同学都卡在这两块,你给大家支支招。”
陆知行拿着试卷,走到教室中间,语气很实在:“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把前两轮复习的错题都找出来,按题型分类整理,比如导数题分极值点偏移、恒成立问题,圆锥曲线分轨迹方程、定点定值问题,每天专门练一类题,把解题步骤记牢,遇到不会的就问老师,或者跟江翊讨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就是,每道题做完之后,都会总结易错点,比如导数题要注意定义域,圆锥曲线要注意计算步骤,避免算错数字,这些细节做好了,分数自然就提上来了。”
“说得好!”老师点点头,“陆知行说的这些,都是复习数学的关键——分类整理错题、针对性练题型、重视细节。大家要是能像他这样做,数学肯定能进步,尤其是卡在120分左右的同学,只要把短板补上来,再注意细节,冲进130分没问题!”
同学们纷纷拿出笔记本,把陆知行说的方法记下来,还有人举手提问:“陆知行,你整理的错题本能不能借我看看?我也想按你的方法分类整理错题。”
“可以,”陆知行点点头,“课后你们要是想看,就来我座位拿,不过要小心点,别弄坏了。”
回到座位上,林溪凑过来,笑着说:“陆知行,你也太厉害了吧!数学一下子提了10分,还把导数题吃透了,老师都惊讶了!”
江翊也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就说你能行!之前跟你说,把错题分类整理,针对性练,你还担心没效果,现在看看,进步多大!再保持这个状态,高考数学肯定能冲140分,到时候就能超过我了!”
“还得继续努力,”陆知行笑着说,把试卷摊在桌上,“这次还是错了三道细节题,要是再细心点,就能考140分了。晚上咱们一起复盘,我把整理的导数题型笔记给你,溪溪,你也看看,对你的数学复习肯定有帮助。”
“好啊!”林溪立刻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之前导数题总错,看了你的笔记,肯定能弄懂。”
下午的数学课后,陆知行的座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都来借他的错题本和题型笔记,还有人问他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陆知行耐心地一一解答,还特意把自己整理的导数题型笔记复印了几份,分给有需要的同学:“大家不用都借原件,复印的这份也一样,上面的解题步骤和易错点都写得很清楚。”
林溪坐在旁边,看着陆知行耐心讲解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高一的时候,陆知行还是个很内向的男生,不爱说话,遇到同学提问,还会不好意思。现在的他,不仅成绩进步了,还变得越来越开朗,愿意把自己的复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一起进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