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38天的清晨,林溪是被手机铃声吵醒的。
不是刺耳的闹钟声,而是轻柔的振动,贴在枕边,像羽毛轻轻蹭着掌心。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窗外的天刚蒙蒙亮,窗帘缝隙里漏进一丝浅蓝的光,床头闹钟的指针指向6点10分——比她定的闹钟,早了20分钟。
指尖划开屏幕,“陆知行”三个字跳在眼前,她清了清嗓子,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知行?这么早给我打电话,怎么了?”
“醒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轻,伴着隐约的鸟鸣,“看你昨晚11点就说睡了,怕你今天起晚,提前叫你一声,不用急着起来,再缓5分钟,我6点30再打过来。”
林溪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昨天晚上,她跟陆知行、江翊在微信上聊完复习计划,随口提了句“最近虽然不失眠了,但总醒得有点晚,怕赶不上早读”,没想到陆知行居然记在了心里,还特意提前打电话叫她。
“不用再打了,我现在起来就行,”林溪揉了揉眼睛,坐起身,“谢谢你啊,要是你不叫我,我估计又要慌慌张张的。”
“没事,”陆知行的声音里带着点笑意,“你先穿衣服,别着凉,洗漱完记得喝杯温水,我在楼下等你,跟你一起去食堂买早餐,江翊已经先去占座了,说要给你买刚出锅的肉包。”
挂了电话,林溪看着黑屏的手机,嘴角忍不住上扬。以前她总靠闹钟起床,有时候闹钟响了好几遍,她还会贪睡几分钟,最后踩着早读铃声冲进教室,连早餐都顾不上吃;现在有了陆知行的电话,好像连起床这件事,都变得不那么费劲了。
她动作轻快地洗漱完,拿起书包,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妈妈端着一杯温水过来:“溪溪,刚谁给你打电话啊?看你今天起得这么早,还笑盈盈的。”
“是知行,他怕我起晚,提前叫我,还在楼下等我,要跟我一起去学校。”林溪接过温水,一饮而尽,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醒了大半的困意。
“知行这孩子,真细心,”妈妈笑着帮她理了理书包带,“路上小心,跟知行、江翊互相照应着,早餐一定要吃,别省着。”
“知道啦!”林溪挥挥手,打开门,就看到陆知行站在楼道口,手里拎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他的课本和给林溪带的语文晨读资料。
“这么快?”陆知行看到她,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递过手里的资料,“这是昨天整理的语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你路上拿着,不用刻意背,扫两眼就行。”
林溪接过资料,纸页还带着点温热,应该是陆知行早上刚整理好的。两人一起往楼下走,晨光慢慢亮起来,洒在路边的草丛上,沾着露水的叶子闪着光。
“你不用每天这么早叫我的,我把闹钟调早一点就行,”林溪看着身边的陆知行,有点不好意思,“你平时也要复习到很晚,这么早起来,会不会没精神?”
“不会,”陆知行摇摇头,“我平时6点就起了,习惯了,叫你一声也不耽误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江翊说,你之前总因为起晚没吃早餐,胃不舒服,现在咱们一起走,能踏实吃顿早餐,早读也能专心点。”
林溪没再说话,只是跟着他往前走。她知道,陆知行说的“习惯了”,其实是特意为了她,怕她又像以前那样慌慌张张;他说的“不耽误事”,其实是把她的小事,放在了自己的计划里。
走到小区门口,就看到江翊站在公交站旁,手里拎着两个肉包、一个鸡蛋,还有一杯热豆浆,看到他们,立刻挥挥手:“溪溪!知行!这里!我刚去食堂买的肉包,还热着呢,快吃!”
江翊把肉包和豆浆递给林溪,又把鸡蛋塞给陆知行:“我妈说,早上吃鸡蛋补脑子,咱们三个每天都得吃一个,38天后高考,都得精神饱满的!”
林溪接过肉包,咬了一口,鲜嫩的肉馅裹着汤汁,热乎的,暖到了心里。她看着身边两个男生——一个帮她整理晨读资料,一个帮她买好早餐,心里满是踏实。
从那天起,陆知行的“电话叫醒服务”就没断过。每天早上6点10分,电话准时振动,他从不会催她“快点起来”,只会说“醒了就好,缓几分钟,我在楼下等你”;有时候林溪实在没醒,电话会多振两遍,但绝不会响铃,怕吵到隔壁房间的爸妈。
有一次,林溪前一晚整理错题到11点半,早上睡得沉了些,陆知行打第一遍电话时,她没听见。等她迷迷糊糊醒过来,看到手机上3个未接来电,都是陆知行的,时间分别是6点10分、6点15分、6点20分,最后一条微信是6点22分发的:“没醒的话就再睡会儿,我跟江翊帮你占好早读的位置,早餐买好放在你桌上,热的,别担心。”
林溪心里一暖,赶紧给陆知行回电话,刚接通,就听到他的声音:“醒了?别急,慢慢过来,早读前能到就行,不用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