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大哥陈松突然开口说道:“这个机会还是给老二吧,我就不要了。”大伯听后,十分诧异,连忙追问原因。
陈松解释道:“大伯,您看,我是家里的老大,现在父亲担任村长,家里的农活一直都是由我来负责的。如果我走了,大林子一个人能行吗?”
陈林赶紧插话道:“哥,我可以学的呀!”
陈松接着说:“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还在家呢,总得有人留在家里照顾他们。而且我作为长子,这本就是我的责任。大林子他还年轻,又没有结婚,正好有这个机会去城里,说不定还能找个好对象呢。”
大伯听完陈松的话,沉默了一会儿,心中也明白老大所说的确实是现实情况。
陈松见状,转过头对妻子何冰说:“老婆,希望你不要怪我。”
何冰微微一笑,温柔地回答道:“虽然我也很羡慕城里的生活,但我知道嫁鸡随鸡,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陈阳这时突然说道:“我有一个办法。”大伯听闻,赶忙追问:“什么办法?”然而,陈阳并没有直接回答大伯的问题,而是转而问道:“之前我找人捎回来的果树苗,还有鸡鸭苗,它们现在长得怎么样了?”
大伯一听,立刻回答道:“这事村里一直都很重视。鸡苗和鸭苗,家家户户都有领养,除了个别因为生病死掉的,其他的长势都挺不错的。估计再过上一两个月,就差不多可以出笼啦!不过呢,果树虽然长得也还可以,但这个得等一两年才能结果呢。”
大伯说完,似乎还是没有明白陈阳所说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就在这时,陈阳紧接着说道:“大伯,我们可以借着这次鸡鸭收购的事情,向公社申请一下,用这笔钱来办一个粮食加工厂。”
大伯闻言,有些疑惑地问道:“之前不是说要办水果罐头厂吗?怎么突然就变成粮食加工厂了呢?”
陈阳解释道:“大伯,您想啊,办粮食加工厂有很多好处呢。首先,它可以方便咱们自己村里的粮食加工,大家就不用再大老远地跑到别的地方去加工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让周边的村子,甚至镇上的人都来我们村加工粮食,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收取一部分费用啦!”
“”而且粮食嘛,这可是咱农民的命根子,无论何时何地,粮食都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大家都能种粮食,那我们办这个粮食加工厂就肯定有营收。至于这第二点嘛,就是以这个粮食加工厂为依托,跟镇上申请多种一些粮食,然后将这些粮食加工出来,再去跟成立的工厂和供销社谈合作。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还能通过销售加工后的粮食获得额外的收入呢。”
大伯听了之后,有些担忧地问:“这个镇上能同意吗?”陈阳却信心满满地回答道:“肯定没问题的!这次咱们村的鸡鸭能带来这么多收入,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村的能力。镇上肯定不会不同意的。”大伯听了陈阳的话,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不再表示反对。
陈阳见状,继续说道:“至于最后一点呢,就是我们种的粮食要选用研究院新推出的高产量实验粮种。这样一来,我们的粮食产量就能大幅提高啦。你们也都知道,对于咱们农民来说,‘粮在手心不慌’,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大家都能吃饱饭,那村里的生活水平肯定能得到显着提升。”
大伯听了,还是有些疑惑,他问道:“可是,我们上哪去找研究院的高产量粮种呢?”
陈阳详细地向大伯解释道:“大伯,我这边有特殊的渠道,可以弄到这种高产量的粮种。他们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实验田来进行试种,而我们这里恰好可以申请。”大伯听后,并没有过多追问具体的渠道和来源,因为他心里明白,陈阳既然能够拿出这么多工作名额,肯定有着不小的能力和背景。
在与大伯交代完一些重要细节后,大伯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镇上汇报这个好消息了。陈阳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还在思考着这个项目的各种可能性和潜在问题。
当他回到家时,陈父关切地对他说:“儿子啊,如果实在不行,就别太勉强自己了。你已经做得够多了,没有人会责怪你的。”陈阳听了这话,不禁一愣,他没想到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父亲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下午时分,大伯匆匆忙忙地赶了回来,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大伯面色凝重地对陈阳说:“镇上对于咱们村这种集体产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非常赞赏,也同意咱们开办粮食加工厂。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加工厂的一把手负责人必须由镇上委派的人员来担任。”
陈阳心里暗自叹息,心想:“唉,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有一些人想要不劳而获,摘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啊。”
陈阳一脸惊愕地说道:“这怎么可能呢?这绝对不行啊!我们村办厂可是我们村的集体产业,镇上顶多也就是派人来监督一下,或者委派个会计盯着账务就行了,怎么还能要指挥权呢?一个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