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详细地讲述了白天去李云龙家时所发生的一切。尽管他们家得知平反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悦之情。田嫂子感慨地说,自从出事后,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对他们避而远之,甚至与他们断绝了关系。就连那些平日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也都选择了站在对立面。这让当时的他们两人都心痛欲绝,心如死灰。
田嫂子继续说道,如果不是陈阳当初救他们脱离苦海,他们恐怕真的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说不定会选择自我了断。而李云龙呢,他是个倔脾气,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要是有人对他赔笑脸、示好,那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这就是李云龙的性格,所以这次得知平反后,田雨肯定希望能够恢复工作岗位和级别,但李云龙却不愿意。
陈阳解释道,李云龙觉得自己已经年老体衰,这个岁数再站着这个岗位,实在不合适。他认为应该把这个岗位留给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人,这是他最朴素的想法。
而田雨的内心深处,却犹如平静的湖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波涛一般,涌动着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思绪。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凝视着远方,心中暗自思忖着:如今孩子们都已经逐渐长大成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种种挑战和选择。如果身为他们父亲的李云龙能够重返那个曾经熟悉的岗位,或许多少能够对他们以后的道路和事业有所帮助。
毕竟,孩子们的未来道路还很漫长,无论是选择从政还是从商,作为他们的父亲,李云龙无疑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们关键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避开一些弯路,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孩子们便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为稳健、长远。
然而,尽管田雨心中如此盘算,她的理智却告诉她不能这样做。她深知,真正的成功并非依靠关系和背景,而是需要个人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靠走捷径获取的成就,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壮观,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究会轰然倒塌。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他们可能会被人质疑能力,背负上走后门的恶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田雨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背负这样的包袱,她希望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去闯荡世界,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耀。
李云龙对于田雨的决定表示理解,他的观点非常明确且坚定: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深知人生道路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发展方向。
李云龙认为,如果孩子们本身缺乏足够的能力和才华,即使通过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进入某个职位,最终也难以在这个岗位上取得真正的成就。因为能力和才华是支撑一个人在职场上立足的根本,缺乏这些,即使暂时得到了机会,也难以长久地维持下去,甚至可能会因为无法胜任工作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相反,李云龙坚信,如果孩子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拼搏奋斗,即使道路崎岖不平,也一定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成长、积累经验,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李云龙的这番话,与之前陈阳的想法不谋而合。当时,程萧曾经问过陈阳对于孩子们未来道路的看法,陈阳也毫不犹豫地表示,他不会过多地干预孩子们的选择,而是会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梦想。
陈阳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爱与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强行将自己的意愿和期望强加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自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很显然,程萧对于田雨的做法有着深刻的理解。或许正是因为她们都身为主人家中的女主人,所以才会有如此相似的心境吧。田雨认为,当初他们离开时,可谓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被人责骂着仓皇逃走。如今既然有了沉冤昭雪的机会,那么这口恶气自然是非出不可的。
这让程萧不禁想起了宋江曾经题过的那首诗:“他日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田雨的想法,大概就如同宋江诗中所表达的那般,压抑已久的压力和怨气,总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而对于田雨来说,这个出口便是让那些曾经污蔑过他们的人付出代价。
程萧知道,田雨的丈夫李云龙之前一直因为这件事情而郁郁寡欢。然而,陈阳的改变却给了他丈夫一个重生的机会。尽管李云龙表面上总是乐呵呵的,但程萧心里清楚,对于李云龙这样的人来说,被人污蔑可能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虽然目前看起来李云龙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这就像一个疙瘩一样,一直存在于他的心头。如果这个疙瘩不解开,迟早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