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结束之后,八路军结束了在华北的主要的军事行动。
面对华北方面军从邯郸和邢台、新乡等地撤离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第35师团,八路军也没有展开追击,而是在山西和石家庄地区巩固自身。
但是也因为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第35师团的撤退,邯郸、邢台、鹤壁、安阳、新乡等地相继出现了势力真空。
且在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第35师团撤退的时候,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了不让八路军太过于顺利,还想办法联系了国府这边,想要尽可能让国府接收失地。
不过由于华北方面军此次太原战役和石家庄战役当中失败和败退的速度太快了,国府这边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也因此,即便是得知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第35师团正在撤退的消息后,国府方面也没有及时组织兵力去收复这些区域。
八路军随后就顺利收复了其中的大部分区域,仅有距离郑州最为接近的开封地区被郑州的国军所收复。
在这之后,国军这边收到重庆命令,为了继续北上执行所谓的【收复】任务,想要强行从八路军手里夺过豫北地区的控制权。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于八路军这边连正儿八经的主力部队都没有出动,就只是出动了三个团的地方部队,就把来势汹汹的国军给打退了。
整个华北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也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事,日军处于收缩防御阶段,而八路军也因为部队新一轮改编的缘故,没有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
除了局部地区之外,整个华北似乎已经进入了短暂的平静期。
但显然这种所谓的平静期是基于八路军、国军、日军三方之间短时间内产生的平衡所产生的。
而八路军这边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也一直都在想办法打通和山东抗日根据地之间的直接联系。
原本在石家庄战役结束之后,日军在山东境内重兵云集。
八路军发动太原战役和石家庄战役,刚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围山东,迫使在山东地区执行大扫荡计划的日军部队支援太原。
当时的冈村宁次在岩松义雄的所谓【调查】下,也认为八路军不会这么快发起对太原的攻势,于是想要提前先把山东抗日根据地里的八路军扫荡一遍,解除后顾之忧。
但后来后顾之忧没解除,反倒是第1军和在石家庄的第40师团和第110师团被八路军歼灭了。
在石家庄战役结束之后,第4师团和第33师团在德州停留,而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第35师团也撤入山东。
这使得在当时,山东日军兵力总共达到了6个师团和7个独立混成旅团。
这其中还有第4师团和第116师团这两个四联队制师团。
而后在10月下旬开始,日军在山东的兵力被陆续抽调走了。
原因是此时日军在冀中的保定、沧州一线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
重兵集结于山东的意思就是,其他地方兵力空虚。
因此,冈村宁次从山东抽调兵力,先是把原本位于临沂位置的独立混成第13旅团、独立混成第14旅团调往聊城,以接应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第35师团。
再则是将第116师团往北调往衡水、德州一线。
第4师团和第33师团则是被调往保定,同时第33师团还将一个步兵联队调往沧州。
最后为了加强驻蒙军的力量,冈村宁次将在北平附近的第12师团派往大同加强防御。
直到11月上旬的时候,日军留在山东境内的兵力已经少了三个师团,也即第4师团、第33师团和第116师团。
在这三个师团被调出之后,山东抗日根据地内的压力骤减。
原本被重兵围困的鲁南地区的日军扫荡兵力几乎是全部撤离,湖西抗日根据地以及滨海抗日根据地恢复了日常的生产建设工作。
在经过一个月的短暂调整后,八路军也终于是按照计划,发动攻势东进山东。
准备把山东抗日根据地和目前的山陕抗日根据地打通连接线。
这时候摆在八路军面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濮阳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
当然,在濮阳的并不是独立混成第1旅团的所有兵力。
独立混成第1旅团主力现在和第35师团一起在菏泽地区。
冈村宁次在太原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中,十分清楚的见识到了八路军摩托化步兵旅的强大实力。
以现在的情况,少于两个师团的兵力面对八路军的围困,都是孤军,都会被消灭。
所以他根本就不敢在濮阳这个突出部的位置放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
但是,直接放弃濮阳,冈村宁次又觉得十分可惜,于是他就将独立混成第1旅团的独立步兵第72大队摆在濮阳的位置,并且还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团的伪军。
然后第3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旅团主力驻扎在东南方向的菏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