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参谋随后便将第16师团的第19旅团已经被歼灭的【情报】同步给了第115师。
此时的第115师师部这里,接到传回的战报也是非常的多。
秦文伟仅仅只是直播围观了在顾官屯镇的日军被围歼的情况。
但整个战况可不仅仅只是顾官屯镇这里。
实际上,摩托化步兵第5旅和摩托化步兵第6旅自冠县方向对日军第8师团所部发起的进攻也是十分顺利的。
由于聊城附近都是平原地区,并无可以用于阻击八路军的平原地形。
周围唯一能够算得上险要的地形也就只有马颊河这一条河流。
可是日军所依靠的这条马颊河虽然此时水流还算湍急,但这毕竟只是一条小河。
河面宽度仅为五十米而已。
两个摩托化步兵旅发起的攻势并不是第8师团能够抵挡的。
很快,在河西岸的日军阵地就被突破了,第8师团师团部随即命令撤回马颊河东岸。
同时,日军炸毁马颊河上的所有桥梁。
再加上日军此时已经把周围所有的船只都摧毁了,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
但八路军自始至终就没有指望过这些桥梁。
这些桥梁连MV3卡车都无法通行,就更别提重量更重的其他部队了。
所以最终还是要八路军工兵部队出手。
首先当然还是在河对岸建立桥头堡。
这个简单,一个VN1步战车营驾驶着VN1步战车直接涉水渡河,然后在对岸建立阵地,一个桥头堡就完成了。
随后,摩托化步兵第6旅的工兵部队就被掩护着抵达了河岸边。
工兵部队里的舟桥部队当即开始行动,使用舟桥设备在马颊河上架设桥梁。
十五分钟后,马颊河河面上架设好了第一座临时桥梁。
再经过五分钟后,又有另外五座临时桥梁被先架设好,现在在河面上就有总共六座可供部队前进的桥梁了。
第8师团师团长本多政材中将连忙指挥部队往第二战线撤退。
不过这所谓的第二战线就更加不靠谱了。
日军在撤退的时候,摩托化步兵第5旅和摩托化步兵第6旅主力先后渡过了马颊河,并对日军第8师团展开追击。
在下午2点15分的时候,就已经将日军围困在了马颊河沿岸南北大约五公里,东西纵深三公里的范围内。
看似活动范围还不算太小。
但严格地讲,这些区域,大部分都是日军撤退的路途,沿途并没有什么工事,在这种大平原地区,日军就是活靶子。
至于在聊城以北的位置,八路军也已经抵达了菜屯镇,距离聊城县县城仅有30公里。
聊城县以北的兵力比较分散,其中主要是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30旅团下属的步兵第33联队。
所以这个方向上,八路军和日军方面的关注度都比较低。
而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第115师这一轮的行动是十分顺利的,在聊城县的日军不仅已经被八路军包围,而且还被分割开来。
现在摆在罗政委面前的,就是应该先歼灭哪里的日军?
这么一个局面。
罗政委考虑到这次之所以先发动聊城战役,主要目标就是要消灭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击毙或俘虏冈村宁次本人,于是就下达了先行围歼聊城县县城日军的命令。
下午2点25分,在平阴县的炮兵集团开始行动。
他们将在摩托化步兵第8旅一个摩托化步兵团的掩护下,把阵地迁移至聊城县以西约20公里处的韩集镇周围。
这里是八路军第344旅前不久才收复的,日军主力已经被歼灭。
残存的部分日军在炮兵集团有一个摩托化步兵团掩护的情况下,安全性上没什么问题。
下午2点40分左右,第344旅在聊城正西方向2.7公里处的济渎庙村位置渡过徒骇河,随后同样开始架设桥梁,让后续部队经由这里渡过徒骇河。
这一切,在聊城县城头上的冈村宁次看的是一清二楚。
随后,冈村宁次命令只在各个城门的位置留下一个步兵小队的兵力驻守,其余兵力进入城内,准备和八路军打巷战。
下午3点10分,摩托化步兵第6旅抵达位于聊城县城西北约十公里处的道口铺,并将摩托化步兵第5旅、第6旅两个旅的炮兵阵地安排在这里。
下午3点20分,第344旅前锋装甲营在工兵部队的协助下,渡过运河,抵达东昌湖最大的次岛上,随后在20分钟时间里,先后扫清了北部护国寺和岛上其他建筑内的主要日军。
红框位置,这个岛的名字我没找到
下午3点45分,冈村宁次命令炸毁所有桥梁,同时命令原本在西南莘县方向防备的第16师团步兵第38联队回援司令部。
随着四周传来数声剧烈的爆炸声,聊城县县城与外界的所有路桥联系全部被炸毁。
下午3点55分,摩托化步兵第6旅也同样抵达东昌湖西岸,隔着东昌湖和日军对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