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第一架轰-6轰炸机从跑道上加速,随后缓缓抬升机头并升空。
第一架轰炸机升空之后并没有直接朝着东方飞去,而是继续在机场上空盘旋。
这次的任务,是轰炸整个日本的多个目标,而且还在不同的城市,所以从具体组队上来讲,是大概十到二十架为一个任务队伍,执行相互独立的轰炸任务的。
所以这架轰炸机需要等待自己小队里所有的轰炸机全部升空之后,才开始执行轰炸任务。
与此同时,在济南、临沂的轰-6轰炸机也沿着机场跑道,陆续升空。
随着一架接一架的轰-6轰炸机依次滑出机库,在跑道上加速,最终昂起机头,宛如利剑一般插入空中。
150架轰炸机,在空中逐渐汇成庞大的编队,随后他们按照各自的目标,朝着东方,朝着大海的方向,义无反顾地飞去。
地面上祖国的土地逐渐被抛在身后。下方逐渐开始出现海洋,这也预示着他们已经飞入了渤海亦或者黄海。
H001号轰-6轰炸机内部,机长高士舟稳稳地把住操纵杆的同时,他眼神锐利地扫视着眼前的先进仪表盘。
机内的领航员兼投弹手林恒紧盯着他面前的一块多功能显示器,上面融合了惯性导航和中继制导。
这个所谓的中继制导,是延安方面在没有卫星制导的情况下,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进行中继所的同时,所提供的制导手段。
这种大型固定翼无人机除了续航很高之外,还搭载了太阳能电板,能够利用太阳进行充电。
延安方面曾经进行过测试,其白天产生的电能是能够满足其在夜间消耗的,也就是说,这款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是拥有7x24小时在空中执行任务的能力的。
而其所使用的中继制导技术虽然在精度上面它并没有卫星制导那么准确,但是也有10米级的准确性。
这也已经是完全碾压这个时代的所有飞行员了。
当然了,每隔半个小时,林恒还是会手动计算一遍自己的位置,以确保准确无误。
在他手中的多功能显示器上,除了有地图之外,还有一条清晰的红色航线。
这条航线精准地指向此行的目标——日本本州岛西岸的大阪、神户工业区。
“报告航向。”高士舟对林恒询问道。
“航向095,高度米,速度850公里每小时。一切正常。”
“收到。”得到回答的高士舟也回应道。
150架轰-6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万米高空中高速航行,下方是大海,而前方则是即将抵达的朝鲜半岛。
而很快,飞机就从朝鲜上空。
由于此时的朝鲜空中是多云天气,日军也只是听到了轰-6轰炸机在高空飞过的声音。
但这声音多半还是被忽略了,他们只当是雷声。毕竟谁能想到这是有轰炸机从自己空中飞过呢?
即便是有,在他们的脑海中,也只会认为这是己方的飞机在执行什么任务罢了,又有谁能想到是八路军的轰炸机从空中飞过呢?
第一个发现异常的是位于本州岛根县大田市海岸边的一个雷达试验站。
值班的一名雷达研究人员打着哈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此时的日本国内因为战争的影响,已经出现了资源的严重匮乏,所以雷达的开机时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他打开雷达之后,屏幕上的光点大多是噪音和海鸟群——对此他也早已习以为常。
忽然,一片巨大的、数量极多的光点出现在屏幕边缘,正在高速靠近。
“嗯?这是什么?大规模的鸟群?还是扫到云了?”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他还是很专业的,他随即就迅速地将这些光点的速度算了出来。
每小时800公里?
不对,他重新计算了一遍这些光点的速度,这哪里是800公里每小时,而是都到了9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了。
到这里,他啼笑皆非,900公里时速的飞鸟?这怎么可能。
“八嘎,设备又出故障了吗?”
他嘟囔着拍了拍雷达显示器,没有多想,将其归咎于设备的常态故障。
这个时候的日本,雷达技术刚刚起步,本身这个雷达也是测试的型号,所以他也没想太多,只觉得这是莫名其妙的故障罢了。
只不过他完全不知道,他刚刚所看到的,正是轰-6轰炸机编队正越过大田市。
随着轰-6轰炸机编队陆续抵达日本本土境内,鬼子高层也终于是意识到了不对劲。
因为陆续有人打电话询问是不是有飞行演习,他们在什么什么地方上空发现了成批量飞机飞过之类的话。
这引起了鬼子高层的警觉。
位于日本东京的守备队最为谨慎,在外围有人报告有不明身份的飞机正在朝着东京前进的时候,他们就起飞了零式战斗机。
但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轰-6轰炸机上的高士舟透过舷窗,看到下方鬼子本土的海岸线轮廓依稀可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