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3点,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临时发射中心一旁的一个独立仓库内,几辆造型有些奇特的卡车静静地停靠在这里。
尽管这些卡车造型奇特的,但是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卡车背部装备的,是火箭炮系统。
这几辆卡车就是AR3火箭炮以及对应的后勤车辆。
AR3火箭炮是一款先进的模块化火箭炮,其使用的是8X8轮式越野卡车作为底盘。
其背部的两个发射装置,其上可各自搭载一个模块化储运发射箱。
这个模块化储运发射箱是这款火箭炮的核心部件,可以发射不同口径的火箭弹,亦或者是混搭使用。
AR3火箭炮的基础火箭弹弹种有三个口径,分别为300毫米,370毫米、750毫米。
300毫米火箭弹一个模块化储运发射箱可搭载五枚,两组模块化储运发射箱均搭载300毫米火箭弹的情况下,总计可搭载10枚。
其射程最大为150公里,是AR3火箭炮所能发射的最小口径弹药。
370毫米火箭弹单组模块化储运发射箱可搭载4枚,满装8枚,火箭弹最大射程为380公里。
750毫米火箭弹单组模块化储运发射箱可搭载1枚,满载2枚,750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600公里。
AR3火箭炮的解锁价格是10万积分。
这个价格是远超其他火箭炮的,但是包括秦文伟以及延安方面的所有人,都认为该型火箭弹10万积分的解锁花费是完全值得的。
其他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就只能是火箭弹,但AR3火箭炮发射的750毫米火箭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具备了战术导弹的使用价值了。
而且AR3火箭炮还有一个十分显着的好处,那就是换弹速度。
采用模块化储运发射箱的情况下,每次更换弹药,就是直接更换一个模块化储运发射箱,不再是需要一根根火箭弹单个填装,速度大大提升。
正常情况下,能够将换弹速度提高到10分钟以内,如果炮组操作熟练的话,这个时间还可以缩短到8分钟以内。
只不过AR3火箭炮之前之所以不使用,是因为其最主要依靠的是卫星定位导航。
尽管除了卫星定位导航之外,还可以使用惯性制导和激光制导,可惯性制导的精度随着发射距离的扩大,会变得过于离散;
而激光制导虽然精度高,但如果都已经可以使用激光制导了,那还不如直接使用SH-15车载加榴炮、SH-2车载榴弹炮、亦或者PLZ-52自行加榴炮。
这三样火炮使用的GP激光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完全能够将误差控制在远超预期的范围内。
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在5月18日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司南卫星之后,秦文伟和研究员在苏尼特发射中心,在当天又发射了两枚,之后从19日开始,以每天6枚的速度发射。
到现在,已经完成了总计19枚的发射工作。
这19枚现在已经能够全天候覆盖整个东亚地区,这虽然是以牺牲对其他地区的导航功能来实现的,但现阶段,其他地区的导航能力,对延安方面来说,真的不重要。
“这个就是AR3火箭炮,我们今天下午的工作,就是对这个AR3火箭炮进行试射工作。”
秦文伟说完之后,研究员看着眼前的这个大家伙,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AR3火箭炮使用750毫米口径的火箭弹之后,其是能够有近程战术导弹的作战能力的。
延安方面的想法是很简单的,那就是直接测试一下AR3火箭炮。
至于测试的人选,‘最懂’的秦文伟现在在苏尼特左旗,暂时离不开。
而且作为未来导弹研发核心人员的研究员现在也在苏尼特左旗。
延安方面结合这两者,并加以仔细思量之后,就决定直接让秦文伟和研究员两人去展开对AR3火箭炮的首轮发射工作。
当然,肯定不是就让两人这么做的。
延安方面还让负责苏尼特左旗保卫工作的新编第71旅配合两人的测试。
刘旅长在接到命令之后,非常配合秦文伟和研究员两人的工作,调了两个连的兵力,顺便还抽调了两个侦察无人机操作小组配合两人的行动。
这两个侦查无人机操作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别控制两台中型固定翼侦察无人机。
这样就能实现六百公里范围内的无线电通讯——现在卫星定位系统还未接入到各个部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当中去,所以暂时还是只能继续使用侦察无人机建立中继信号。
秦文伟选定的目标是距离苏尼特左旗临时发射中心约550公里外,凌源地区的一座要塞。
八路军在收复华北之后,虽然对关东军有所动作的,但整体战果并不多,只是将承德地区基本收复。
但是对于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八路军当前暂时还没有开展大规模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