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2日的时候,秦文伟快速在济南将总共230组AR3火箭炮的发射车以及弹药车等装备,先行交付给了在济南的罗政委。
而在这之后,罗政委又将这批装备交付给了新四军代理军长。
5月22日的晚上开始,延安从各个根据地抽调来的180个AR3火箭炮炮组的操作人员也陆续抵达了济南。
按照计划,在抵达济南之后,这部分的车组人员跟着代军长一起南下前往淮安地区。
不过在南下前往淮安之前,罗政委建议代军长首先在济南地区的城郊开展为期两天的火箭炮测试。
目的是确认这些炮组人员确实能够操作AR3火箭炮。
不然的话,回头花费大量的精力将人员和火箭炮运往淮安,但结果却发现他们无法操作和使用火箭炮,那就是浪费宝贵的运力了。
代军长对于这件事情确实也是心里没底,所以代军长在听到罗政委的提议之后,也认同了罗政委的这个意见。
随后,代军长亲自和延安方面通话并商量,延安方面在听到了代军长的意见之后,也立即同意了代军长的这个请求。
不过,人员运输简单,但装备运输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延安方面的补充是AR3火箭炮继续运输南下,而炮组人员则是经过实弹射击训练,确定能够使用AR3火箭炮之后,再前往新四军。
得到延安方面同意和意见的代军长随即便命令这些炮组人员在第二天开始,在济南就地进行测试发射AR3火箭炮。
随后,5月23日当天上午的AR3火箭炮测试结果表明,这款火箭炮的操作之简单,确实如秦文伟之前说的一样,非常容易上手。
在目前的情况下,AR3火箭炮的使用是非常简单和直白的。
本身在操作逻辑上,AR3火箭炮的操作逻辑也是顺着大家的惯性思维去进行设计的。
在这种火箭炮几乎傻子一般的操作逻辑下,基本上,只需要经过一个小时的学习,就能基本掌握实际发射办法。
最后再经过一次发射,几乎是首次发射的时候,就能够命中目标。
经过三次的发射后,就能够熟悉该型号火箭炮的实际操作逻辑以及实际操作步骤,并将其顺利的记忆在脑海中,并加快接下来的操作速度。
不过这些炮组人员在秦文伟的眼中,实际上仅仅只是一个个的武器发射操作员而已。
但是在当前的这个时代,没有电磁干扰,也没有可能会发生的病毒入侵。
这些人虽然只是单纯的操作员,不懂技术,不懂维修。
但这些都没关系,只需要能够做到在得到上级的命令后,能够按照要求输入坐标。
并在这之后,确定坐标正确的情况下,发射火箭炮,将这枚火箭炮送到600公里以内到对应的目标位置即可。
卫星导航系统会将误差控制在30米的范围以内,除非是坐标错了,不然出现错误的概率极小。
因而,见到这个情况之后,代军长着实是有些兴奋。
他原本只是觉得秦文伟提供的这最新的一批武器确实很强大。
但是当他听到延安方面居然打算让新成立的这么一支新式火箭炮部队,而且还是一支连训练都没训练过,暂时还只是看过发射手册的这么一支部队。
来协助自己进攻华东的时候,他其实内心里面还是有那么隐约的担忧的。
然而,在现在看到了这个结果之后,他就再没有任何的担忧了。
原本计划是用5月24号和25号两天的时间在济南地区进行炮火的试发射工作。
然而实际上,整个试发射工作仅仅只是在5月24日上午持续了半天就结束了。
在速度上,毫无疑问的,这次的AR3火箭炮熟悉简单的过了分了。
5月24日的下午,代军长先行出发返回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其他的AR3火箭炮、弹药运输车,以及炮组人员等,则是将会在接下来的3~5天时间里,陆续抵达淮安地区。
5月24日,在代军长返回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内之后,他和第1师师长以及参谋长,三个人一起也对接下来的进攻计划进行了优化。
原本在他离开江北指挥部的时候,师长和参谋长两人就已经在开始商议修改原先的进攻计划了。
但他们当时只是根据延安方面传回的AR3火箭炮的相关使用参数来进行调整。
也正因为只是看到了AR3火箭炮的数据而进行的调整,所以他们的作战计划的调整方向上还是稍微偏保守了。
代军长在看到这份调整后的方案之后,摇了摇头,并再亲自和师长、参谋长两人谈了一会,告诉两人关于自己对AR3火箭炮的观感。
“操作十分便捷,我从未想过,一款750毫米口径,并且能够拥有着600公里射程的火箭炮,其操作发射居然会如此简单。
打开系统,输入目标位置,确定发射。
就结束了,这其中,只有输入目标位置这个事情比较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