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的东北已经开始热了起来。
而这个时间,也是对田地里已经种下的农作物进行管理的重要时间。
除草、灌溉,以及如果有一些农家肥的话,也要在这时候进行追肥的一些操作,尽可能增加秋收时候的粮食产量。
然而在这么一个理应农忙的时间点,东北却已经乱了起来。
日本在东北的开拓团有大概百万人,原本按照鬼子上层的想法,是暂时不会把消息告诉给这些开拓团的。
日本大本营在最开始的想法是让日军的部队先撤到边境的要塞里面去。
在完成部队的撤退行动之后,再给这些开拓团里面的人下达撤退的命令,让他们尽可能往要塞群亦或者是朝鲜境内撤退。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却又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开拓团成员本质上就是日本内部的居民,他们在迁往东北之后,和关东军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关东军如此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本身就势必是不可能瞒得过他们。
所以在关东军开始撤退之后,这些开拓团里面消息灵通的一部分人就已经得到了关东军将要撤退的消息。
刚开始的时候,关东军将要撤退的消息还被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但往往事情有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开拓团里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得到日本国内或者说关东军内部人员的提醒,往往他们在得到的提醒时候,还会得到一个警告。
“这件事情我只和你说,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然而这又怎么可能真的能够实现?
开拓团里的那些日本人,都是沾亲带故的。
一个人知道消息,多数情况下也就等于大家都知道消息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这边得到一手资料的人在答应下来之后,往往又会回到驻地里,然后和自己的亲朋好友说关东军要撤退的事情。
同样的,他们也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重复这句话。
“这件事情我只和你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而在这种消息传递多次之后,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开拓团里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关东军将要撤往要塞地区的消息了。
那这还得了?
在6月1号的时候,鬼子最高层下达了关东军撤往要塞的命令。
这件事情在6月3号的时候,几乎全部在东北地区的开拓团成员就知道了。
而在这个时间点,关东军甚至还没有开始。
原因也很简单,从辽宁(奉天)撤往要塞地区,即便关东军得到命令之后,就立马开始撤退,那这个撤退也是需要时间的。
况且鬼子在东北地区经营了接近10年的时间。
鬼子不把东北地区的中国人当成国民来看待,但他们是真的把东北地区当成第二本土来看待和建设的。
现在如果抛开八路军所收复的华北的话,那么当前整个中国工业最为完善的地区,就是东北地区。
关东军需要从辽宁撤往边境的要塞地区,大本营下达的命令确实也很着急。
但是关东军也不可能是什么都不带,就直接撤到要塞地区去。
单纯把人撤过去是没有用的,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八路军接下来肯定是要收复东北,到时候也要对要塞发起进攻。
那时候,人多就只会消耗更多的物资罢了。
所以,他们就必须要把一部分的工业设备搬迁过去。
其中,那些能够生产火器、弹药和炮弹的这些工业设备是最为重要的。
也因此,梅津美治郎下达了将这些工业设备撤往要塞地区周围的命令。
现在的关东军现在就在以最高的优先级,优先将这些设备运到要塞周围的城市去。
关东军高层内心跟明镜似的。
他们的心里很清楚,从目前来看,或许他们到时候会被八路军围困在要塞里面很长一段时间。
要塞里的粮食或许还能有不少,能坚持上一年半载。
但是武器弹药绝对没有那么多。
如果把这些工业设备运输到要塞周围,甚至就直接搬到要塞的地下去,那未来他们在利用要塞抵御八路军进攻的同时,也能够开工生产一部分的武器弹药出来,以供给给要塞防御之用。
他们想的当然是很好的,但问题是,这种拆卸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可不少。
6月4日,位于沈阳的第9师团率先从沈阳一路沿着铁路北上。
不过他们在沿着公路北上的同时,还在沿途留下了不少的部队。
很显然,这是他们在为接下来北上撤退做准备了。
除了在铁路上做准备之外,为了以防万一,第9师团师团长将一个步兵师团以及工兵联队、骑兵大队组织起来,让这部分的鬼子经由公路北上。
第9师团师团长的本意是让这支部队先在前面准备清理公路上面的障碍,以保障后方主力部队可能需要经由公路的撤退行动。
同时,如果哪里的桥面和路面不够宽,那第9师团的工兵联队也专业对口,可以对这些地方进行修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