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重工3号车间内,10万台纳米机器人集群正全力进行碳纳米管缆绳的量产工作。这些直径仅50纳米的微型机械,在高温高压反应釜(温度1200℃,压力5GPa)中,将甲烷分子进行拆解与重组,每小时能够生产125公斤单壁碳纳米管。林峰站在观察窗前,注视着全息投影中不断更新的缆绳数据:【长度:127千米,直径:1.2米,抗拉强度:63GPa,缺陷率:0.002%】。
“林总,NASA刚刚发布声明,对我们缆绳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张启明局长的电话突然打进来,电话背景音中还夹杂着记者的追问声,“他们称碳纳米管在宇宙射线照射下会出现辐照损伤,建议国际空间站对我们进行技术审查。”
林峰冷笑一声,随即调出辐照测试报告:【100MeV质子辐照1000小时后,强度保留率97.3%】。“告诉他们,我们的缆绳添加了碳化硼(B?C)纳米颗粒,能够捕获高能粒子。另外,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来现场检测,费用由我们承担。”
就在这时,车间突然响起警报:【检测到未授权生物特征,已触发安全协议】。建筑师小李瞬间挡在林峰身前,以军用CQB格斗术的姿态严阵以待。系统界面显示:【入侵人员:3名,携带电磁干扰器,来自:美国雷神公司】。
“这是瓮中捉鳖。”林峰果断下令,“启动电磁脉冲防御,切断他们的通讯。”
30秒后,三名伪装成技术人员的间谍被建筑师成功制服。他们携带的量子加密通讯器被系统破解,里面的资料显示:美国正联合日本、欧盟秘密研发太空电梯拦截系统,预算高达87亿美元。
“把这些证据交给外交部。”林峰对安全主管说道,“顺便通知马斯克,让他的星链卫星提前部署到月球轨道。”
地月运输舰的首航
一周后,江城航天发射中心。“地月一号”运输舰傲然矗立在发射台上,箭体印着红警系统的蓝色齿轮标志。这艘由江城重工改造的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00吨,远远超过了SpaceX星舰的150吨。
在发射控制室里,王院士紧紧盯着液氧甲烷发动机参数:【推力:7200吨,比冲:382秒,推重比:180:1】。“林总,最后检查一遍:3D打印机×3,月壤烧结炉×2,宇航员生活舱×1,核聚变反应堆组件×1……总重498.7吨,非常完美。”
“还有这个。”林峰递过一个钛合金容器,里面装着纳米机器人母机,“到了月球,让它们自我复制,24小时内就能组建生产线。”
上午9时整,随着倒计时结束,运输舰喷射出蓝白色的火焰,加速度达到3.2G。透过舷窗,宇航员陈冬看到地球逐渐变小,系统提示:【地月转移轨道参数正常,预计飞行时间:3天17小时】。
与此同时,全球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突破了5亿。当运输舰进入月球轨道时,马斯克发来贺电:“林,星链已为你们提供通讯覆盖,延迟2.6秒。需要我帮忙测试缆绳承重吗?”
林峰回复道:“准备好你们的月球车,我们72小时后开始吊装锚点。”
月球基地的奠基仪式
地月一号成功着陆雨海区域的第12小时,月球基地奠基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建筑师操作无人挖掘机挖出长宽各10米的基坑,3D打印机随即启动,以月壤为原料打印出基地奠基石——上面刻着“公元2025年,人类基建新起点”。
“检测到氦 - 3浓度异常。”系统突然发出提示,【目标区域:奠基石西北方向3.7千米,浓度:0.08%(远超平均0.015%)】。
陈冬驾驶月球车前往勘探,发现一个天然熔岩管,里面的氦 - 3储量高达12万吨。“林总,这里可以直接建设提取工厂,省了30公里的管道!”
林峰立即调整规划:【将氦 - 3工厂迁移至熔岩管内,利用天然地形屏蔽辐射】。全息投影显示新方案:【提取效率提升17%,建设周期缩短22天,成本降低8.3亿】。
此时,地球传来紧急消息:中石油联合中石化发布声明,称宏图伟业的核聚变发电技术“威胁能源安全”,要求国家发改委暂停项目审批。
“他们急了。”李雪在视频会议中冷笑,“我们的度电成本只需0.03元,是火电的1/5,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林峰打开股票交易系统:“启动‘能源革命’计划,今天就让他们见识下资本的力量。”
当天下午,宏图伟业宣布:向沙特阿美出售10万吨氦 - 3,合同金额1200亿人民币
与国家电网合作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压1100kV,输送容量12GW)
推出“聚变家庭电源”,功率5kW,售价1.2万元,三年回本,消息一经传出,中石油股价暴跌7.3%,市值蒸发1270亿。而宏图伟业的新能源子公司在港股上市,首日暴涨230%,融资470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