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载人潜水器“红警探索者号”的驾驶舱内,林峰全神贯注地紧盯着舷窗外那座金字塔状结构。在探照灯的光束照耀下,结构表面的几何纹路泛着幽蓝光芒,与红警系统绑定界面的量子纠缠符号完全契合。
“陈冬,辐射剂量是多少?”林峰按住突然发烫的系统终端问道。
驾驶员陈冬额头沁出了汗珠,急切地说:“0.8mSv/h,是安全阈值的4倍!林总,我们必须马上返航!”
“再靠近5米。”林峰手指着结构顶端的发光球体,坚定地说,“那东西在召唤我们——你看终端上的星图。”
全息界面投射出地球与月球的坐标连线,陈冬倒吸一口冷气,惊讶地说道:“这……这是贵州天眼的位置!难道红警系统是史前文明的产物?”
林峰没有回应,就在他的指尖刚刚触碰到驾驶舱玻璃时,金字塔突然发出强烈的光芒,终端自动记录下一串脉冲信号:【月球坐标已同步,等待激活】。
在隧道工程指挥部内,王强正对着地质雷达图像愤怒地拍着桌子。盾构机前方1.2km处的F11断层破碎带,雷达回波就像被打碎的玻璃一般杂乱。
“林总,传统注浆方法根本堵不住!”王强将报表狠狠地摔在桌上,着急地说,“昨天试注了87方浆液,涌水量不但没减少,反而从92m3/h涨到了127m3/h!”
地质工程师李教授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我反对使用冷冻法!-196℃的液氮会让管片产生温度应力裂纹,日本青函隧道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林峰迅速调出系统方案库,冷静地说:“我们升级了冻胀补偿系统。”他指向参数面板,解释道,“预压应力1.2MPa,刚好能够抵消冻胀力。李教授,您看这个——”全息投影展示出温度场模拟,冷冻管周围温度为-196℃,而隧道中心维持在5℃,“采用梯度降温的方式,不会产生裂纹。”
李教授盯着模拟动画看了17秒,最终点头说道:“48小时后我要看到冻土取芯,要是强度低于25MPa就必须停工!”
在施工现场,红警建筑师正在有条不紊地布置冷冻管。王强拿着测温仪绕管检查了一圈,报告说:“-196℃,循环系统压力3.2MPa,一切正常。”
突然,机械师小张大声喊道:“王总!37号管流量异常!”
王强急忙冲过去查看,只见压力表指针剧烈跳动,他大声喊道:“**冰堵**!快切换乙醇冲洗模式!”
半小时后,流量恢复了正常。王强抹着冷汗给林峰打电话,说道:“林总,48小时倒计时开始,咱们赌一把?”
电话那头传来键盘敲击的声音,林峰沉稳地说:“我已经让实验室准备声发射监测仪,冻土一旦开裂会第一时间报警。”
48小时后,李教授亲自进行取芯操作。压力试验机显示:【抗压强度28MPa】。老教授盯着数据沉默了许久,突然露出笑容,夸赞道:“小伙子,算你赢了。这技术比俄罗斯原版还要厉害!”
当盾构机穿越破碎带时,主轴承温度突然急剧飙升至87℃。监控屏幕上,红色警报刺眼地闪烁着。
“快停机!”王强声嘶力竭地吼着,扑向控制台。
机械师小张双手快速操作着,急切地报告:“温度87℃!磁流体系统压力不足!”
“启动备用泵!”王强扯掉领带,大声下令,“把流量提到150L/min!林总,我们需要3分钟!”
林峰的声音从扬声器传来,坚定地说:“给你们5分钟,我让建筑师准备应急冷却方案。”
当温度降至62℃时,小张瘫坐在地上,心有余悸地说:“差2℃就炸了……这磁流体冷却系统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在材料实验室里,杨锐院士正通过扫描电镜仔细观察刀盘样品。立方氮化硼与碳化钨的界面处,2.3μm的扩散层清晰可见。
“微波烧结就是不一样。”杨锐摘下眼镜,感慨地说,“传统烧结的界面结合强度最多2.8GPa,你们这个能达到4.2GPa。”
林峰指着磨损测试数据,诚恳地说:“杨老,我们需要下一代Ti - 6Al - 4V ELI钛合金,目标屈服强度要达到1000MPa。”
老院士眼睛一亮,好奇地问道:“你要这个做什么?”
“用于载人潜水器耐压壳体。”林峰调出深海金字塔的三维模型,解释道,“那里的压力是6.7MPa,现有材料无法满足需求。”
杨锐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明天我带团队进驻红警重工!三个月内,给你做出1000MPa的钛合金!”
沙特阿拉伯交通大臣阿卜杜拉亲王的专机降落在江城。在红警重工展厅,“红警二号”盾构机的参数牌前,亲王连连摇头。
“月进尺1800米?”阿卜杜拉用权杖指着参数,质疑地说,“德国海瑞克承诺1500米,你们中国人总是喜欢夸大其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