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厚重的《圣经》,这是一本有着一千三百年历史的手抄本,羊皮纸页已经发黄,但金色的字母依然闪闪发光:可是,孩子,这会不会让人们觉得不再需要信仰?如果一切都可以用科学解释,那么神迹的意义何在?如果人人都可以获得超能力,那么救赎的意义又在哪里?
李逍遥走到教皇身边,轻抚着这本古老圣经的封面:恰恰相反,教皇陛下。当我们越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就越能感受到造物主的伟大。您想想看,每一个神经元的精确连接,每一次意识的神奇闪现,每一个觉醒的奇迹瞬间,这些难道不都是不可思议的神迹吗?觉醒不是让人成神,而是让人更好地理解神的创造,更深刻地体验神的存在,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造物秩序中的位置。
窗外传来教堂钟声,那是圣彼得大教堂晚祷时分的钟声,悠远而庄严,仿佛在为这场跨越信仰与科学鸿沟的对话作证。
而且,教皇陛下,李逍遥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逐渐点亮星光的天空,古代的圣人们,不也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达到了超越常人的境界吗?摩西在西奈山上与上帝面对面对话,接受了十诫;耶稣在约旦河受洗时天门大开,圣灵如鸽子降下;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看见耀眼的光明,听到了基督的声音;施洗约翰在旷野中得到启示;甚至连使徒们在五旬节那天也经历了圣灵降临的神迹——这些难道不都是某种形式的体验吗?
方济各二世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似乎开始理解李逍遥的观点,但仍有疑虑:你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圣人经历的神迹与现代的觉醒现象有相似性?
我的意思是,科技修仙可能只是在用现代的科学语言,重新阐释古代圣人们已经体验过的神圣真理。李逍遥转过身来,眼神坚定而充满敬意,我们不是在创造什么全新的东西,而是在重新发现上帝一直向人类开放的神圣道路。古代的先知通过祈祷、冥想、斋戒、朝圣等方式达到与神的神秘连接,现代的觉醒者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大脑潜能——本质上,都是在寻求超越自我、接近真理、体验神圣的途径。
教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手指轻抚着那本古老《圣经》的封面。房间里的烛火跳动着,在古老的壁画上投下变幻的光影,仿佛历代圣人的身影在墙上显现。许久,他缓缓开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确实需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也许上帝确实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不同时代的人类启示同样的真理,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是的,教皇陛下。李逍遥热切地说道,我建议我们成立一个宗教-科学对话委员会,让各宗教的神学家、哲学家都参与进来,共同探讨觉醒技术的神学意义和哲学内涵。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古代《圣经》中描述的各种神迹,看看是否与现代的觉醒现象有相似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这个提议确实很有价值。方济各二世点头,但脸上又浮现出新的深深担忧,但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心:如果觉醒技术被恶意滥用怎么办?如果有野心家利用它来欺骗纯朴的信徒,声称自己是新的救世主或者神的使者,如果有人用这种超自然能力进行邪恶的目的、操控他人的意志,那该怎么办?历史上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李逍遥的表情变得严肃,他完全理解这种担忧的合理性和紧迫性: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各大宗教支持和参与的根本原因。宗教传承了数千年的道德智慧,积累了丰富的伦理经验,教导人们分辨善恶是非,这种深厚的道德传统对于觉醒者群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精神约束力量。我们真诚希望宗教界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的觉醒者伦理体系,制定详细的道德准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这项强大的技术始终被用于造福人类,而绝不会被用于邪恶的目的。
道德约束和精神指引...教皇若有所思,眼神变得深远,你说得很对。科技的发展必须有道德的指引,就像船只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需要灯塔的指引一样。没有道德约束的力量,无论多么强大,都可能成为毁灭的根源。原子能可以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制造毁灭世界的武器;网络技术可以连接世界促进交流,也可以传播仇恨和谎言。
接下来的整整三个小时里,李逍遥和教皇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入讨论。他们谈到了科学与信仰的根本关系,谈到了现代社会面临的精神危机和道德困境,谈到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他们讨论了觉醒技术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治疗精神疾病、提高人类智慧、促进世界和平;也分析了可能的负面后果:社会分化、权力滥用、精神污染。
最终,在深夜时分,教皇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天主教会将支持觉醒研究,但必须建立严格的伦理监督机制,必须确保这项技术的发展始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神圣尊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