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三年的梅雨,如铅灰色的幕布笼罩着长江流域。建康城的玄武门上,萧衍身披玄色龙袍,望着城外被洪水吞噬的村落,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沉闷的呜咽。手中的奏章已被雨水浸透,字迹晕染成模糊的墨团,却仍能辨出 “庐州水患,颗粒无收”“吴兴饥民易子而食” 等触目惊心的字句。这位刚平定齐末战乱、建立梁朝的开国君主,指尖抚过城墙上斑驳的箭痕,忽然想起登基时 “使百姓安于畎亩” 的誓言。暮色四合时,他转身对侍臣低语:“明日早朝,议治水策。”
诏书颁布后的第三日,建康城南校场沸腾如鼎。三十六面朱红战鼓同时擂响,萧衍头戴通天冠,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撞,将绣着螭龙纹的玄色纛旗郑重授予工部尚书。鼓声中,十万民夫齐声高呼 “陛下圣明”,声浪惊起江面一群白鹭。与此同时,北方的寿春、西方的巴蜀、东南的会稽,数以万计的百姓扛着祖传的铁锸,推着满载粮草的木轮车,沿着蜿蜒的河道向工地汇聚。沿途村落,老妪将煮好的姜茶递给路过的民夫,稚子们在路边挥舞着用柳枝编成的 “平安符”。
淮河寿春段的施工现场,泥浆没过脚踝。萧衍脱下金丝皂靴,换上粗木屐,在滂沱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老工匠王阿公见状,急忙撑起油纸伞要为他遮雨,却被摆手制止。“治水如治国,岂能怕这点风雨?” 萧衍蹲下身,抓起渗着黑水的泥土放在掌心揉搓,眉头越皱越紧。突然,他瞥见远处被洪水冲垮的竹桥,灵光乍现:“蜀地都江堰以竹笼固堤千年不倒,我们可仿此制!” 当夜,草棚内油灯摇曳,萧衍亲自执笔画图,与工部侍郎推演竹笼尺寸,与当地耆老讨论木桩间距。更传令征召蜀中工匠,将都江堰的治水经验着成《筑堤要略》分发各工地。
两年后的惊蛰,朝阳染红了新竣工的 “天监渠”。随着闸门缓缓升起,清冽的渠水裹挟着春日的气息奔涌而出,两岸百姓欢呼雀跃。白发老农李阿伯跪在渠边,颤巍巍地捧起一掬水,浑浊的老泪滴入其中:“这辈子头一回见大旱天还有活水!往年这时候,早该去逃荒了......” 而在淮南,新筑的堤坝将肆虐的淮水引入人工湖,不仅护住了万亩良田,更形成了贯通南北的水上商道。商船的白帆与稻田的金浪交相辉映,船工们的号子声中,满载稻米的货船驶向建康,又载回丝绸、瓷器运往中原。
深秋的阅江楼上,萧衍凭栏远眺。八百里梁土,金黄的稻浪如流动的锦缎铺展到天际,纵横交错的水渠像银色丝带缠绕其间。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随风飘来:“梁主仁德广,开渠惠四方。旱涝皆不惧,仓廪满当当。” 循声望去,只见江面上点点白帆,渔夫们一边撒网,一边和着调子唱和。萧衍望着这一派祥和,想起两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嘴角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远处,新修的水利设施在夕阳下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王朝因水而兴的传奇。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奇葩皇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