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的暮春时节,细雨如丝,绵绵密密地笼罩着整个皇宫。宫墙下的青苔在雨水中泛着幽绿,檐角铜铃被风拂动,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也在诉说着无尽的愁绪。经历了三次出家又被赎回的闹剧后,朝堂上下、市井之间,众人都以为萧衍会就此收敛,回归帝王之责,治理这庞大的国家。那些曾被搁置的政务、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都在等待着皇帝重新审视。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公元 547 年 3 月 3 日,晨光微露之时,萧衍身着素衣,手持佛珠,在一众侍卫的护送下,第四次舍身到同泰寺。这消息如惊雷般在朝堂炸开,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中满是无奈与疲惫,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笏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此时的同泰寺,香烟袅袅,钟声悠扬。檀香在晨雾中弥漫,将整个寺院都浸染得朦胧而静谧。萧衍跪坐在蒲团之上,面前摊开的佛经已被翻得卷了边,他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诵经礼佛,眼中只有佛经上的字句,仿佛尘世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烛火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照着他愈发清瘦的面容,仿佛已完全沉浸在佛法的世界里。而在皇宫之中,大臣们却陷入了愁云惨雾。议事厅内,文臣武将们挤得满满当当,前三次为皇帝赎身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耗费的钱财、奔波的辛苦,都让他们心力交瘁。老臣们扶着额头连连叹息,年轻官员则焦躁地来回踱步,面对皇帝的再次出家,他们又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一棘手的局面。
国库的账本早已千疮百孔,纸张边缘都起了毛边,上面密密麻麻的赤字触目惊心,可赎回皇帝迫在眉睫。无奈之下,大臣们只能再次凑钱,而这一次,赎身钱依然是一亿钱。朝堂上,丞相眉头紧皱,苍老的手指反复摩挲着账本上的数字,不断地摇头叹息;户部尚书更是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在殿内踱步,脚下的青砖都快被他走出一道痕迹,思索着从何处筹集这笔巨款。贵族们私下里咬牙切齿,抱怨皇帝此举实在荒唐;富商们被强征钱财时,脸上满是肉痛之色。在凑钱的过程中,大臣们怨声载道,私下里的抱怨声此起彼伏,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只能硬着头皮四处筹措,甚至不惜强行摊派,搞得民间也是怨声载道。
而萧衍在同泰寺里,每日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当晨钟敲响,他便准时开始诵经;午后,在庭院中漫步,看着池中游鱼,体悟佛法;夜晚,在烛火下潜心礼佛,案头的油灯时常亮到深夜。他忘记了早朝时群臣的奏对,忘记了边疆的战事,忘记了朝堂上的纷争,忘记了百姓的疾苦。他沉醉在佛教的世界里,以为这样便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甚至还亲自登台讲经,引得无数信徒顶礼膜拜,却全然不顾自己还是一国之君。
萧衍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为他赎身共花费了四亿钱。这巨额的赎金,如同一把把利刃,几乎将国库折腾得一干二净。原本充盈的国库,如今只剩下寥寥无几的钱财,库房里的金银珠宝早已见底,只剩下空荡荡的架子。国家的财政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为了填补亏空,朝廷不得不增加赋税,田赋、商税一涨再涨。田野间,农民们在沉重的赋税下,弯腰劳作,脊背被压得愈发佝偻,辛苦劳作却难以维持生计,交完税后,家中粮仓空空如也;市井中,商贾们也因税收的增加而唉声叹气,货物积压,生意愈发艰难。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流民,乞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尽是百姓的哀怨之声,而萧衍却对这些全然不顾,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佛教幻想之中,在同泰寺里过着与世无争的 “修行” 生活,丝毫不知国家已摇摇欲坠,百姓已苦不堪言 。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奇葩皇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