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的北方大地,早已不复孝文帝改革时的繁盛景象。朝政被权臣把持,吏治腐败不堪,赋税徭役层层盘剥,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而北方六镇作为抵御柔然的军事重镇,昔日是鲜卑贵族子弟建功立业的好去处,如今却因地位下降、待遇骤减,成了矛盾积聚的火药桶。终于,正光四年(公元 523 年),破六韩拔陵在沃野镇揭竿而起,六镇起义的烽火瞬间席卷北方,烧红了半边天。叛军所到之处,官府望风而逃,城池接连陷落,无数百姓被迫离开家园,拖着疲惫的身躯在乱世中逃亡,哀嚎与哭喊回荡在苍茫的塞北草原上。
就在这天下大乱之际,渤海高氏的旁支子弟高欢,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高氏本是北方大族,可到了高欢这一辈,家道早已中落。父亲高树生是个不事生产的浪荡子弟,把家业败得一干二净,高欢自小便跟着家人四处漂泊,尝尽了世间冷暖。为了谋生,他早早便做起了贩马的生意,骑着自己精心挑选的骏马,穿梭在边地的各个部族之间 —— 鲜卑、敕勒、匈奴的帐篷前,总能看到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边地的生活充满了危险,时常有盗匪出没,部族间的冲突也从未停歇。可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砺了高欢的意志。他学会了察言观色,跟鲜卑贵族喝酒时,能从对方的神色变化中判断出其真实意图;与敕勒牧民交易时,能通过对方的语气察觉出价格是否还有商议的余地。几年下来,他不仅攒下了一笔小小的家业,更练就了一身识人辨势的本领,一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看清时局的走向。
破六韩拔陵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来时,高欢正在云中镇贩卖马匹。他亲眼看到,原本繁华的镇子瞬间变得萧条,百姓们背着行囊,扶老携幼地逃离,有的老人因为体力不支倒在路边,再也没能站起来;有的孩子饿得哭声嘶哑,只能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角。看着这人间惨状,高欢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有对百姓的同情,更有对乱世的清醒认知。他明白,旧的秩序已经崩塌,新的权力正在酝酿,这既是百姓的劫难,也是自己的契机。若能抓住这个机会,或许就能摆脱微末的出身,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
思虑再三,高欢毅然卖掉了手中的马匹,带着积攒下的钱财,投奔了当时声势浩大的叛军首领杜洛周。初入军营时,高欢只是个不起眼的普通士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默默观察着军营的情况,等待着崭露头角的机会。很快,机会就来了。一次,杜洛周的部队与北魏官军在一处山谷遭遇,双方展开了小规模冲突。官军人数虽少,却个个悍勇,叛军士兵一时被压制得难以推进。就在这时,高欢手持长刀,大喝一声,径直冲向官军阵中。他身手矫健,刀法精准,第一个照面就砍倒了一名官军士兵。剩下的官军见状,立刻围了上来,可高欢毫无惧色,左劈右砍,凭借着多年在边地练就的身手,竟孤身斩杀了三名敌兵。
这一战,高欢一战成名。杜洛周得知后,对他颇为赏识,提拔他做了自己的亲卫。可随着与杜洛周接触越来越多,高欢心中的疑虑也越来越深。他发现,杜洛周虽有野心,却生性残暴,不仅对俘虏肆意杀戮,就连手下的士兵,稍有不慎也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有一次,一名士兵因为行军途中弄丢了武器,杜洛周竟下令将其当众处死,手段残忍至极。看着眼前的景象,高欢心中渐渐凉了下来 —— 他深知,跟着这样残暴的首领,即便能一时得志,最终也难逃败亡的命运。
于是,高欢开始暗中行动。他利用自己亲卫的身份,结交了军中几个同样对杜洛周不满的将领,比如段荣、尉景等人。他们常常在深夜悄悄聚在一起,躲在帐篷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商议对策。高欢向他们分析时局,指出杜洛周的残暴必将失去人心,若不趁早离开,迟早会被牵连。段荣等人本就对杜洛周心存不满,听高欢这么一说,更是坚定了叛逃的想法。他们约定,等到合适的时机,就带着心腹士兵离开杜洛周,另寻出路。
夜色渐深,军营中的篝火渐渐熄灭,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偶尔传来。高欢站在帐篷门口,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就像在乱世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或许此刻还很渺小,但只要精心培育,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自己的野心与抱负。而这,便是他日后崛起的第一颗种子。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奇葩皇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