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569 年的冬夜,晋阳宫的灯火一夜未熄,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与酒气。太上皇帝高湛躺在龙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常年的酗酒早已彻底摧毁了他的身体,即便太医们用尽各种名贵药材,也无力回天。深夜时分,高湛在一阵剧烈的咳嗽后,猛地吐出一口鲜血,随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三十二岁。
高湛病逝的消息如同惊雷,瞬间传遍了北齐的朝堂与民间。对于早已习惯了高湛幕后掌控朝政的北齐而言,这位太上皇帝的突然离世,直接导致了朝堂的权力真空。文武百官们人心惶惶,有的担忧北齐的未来,有的则开始暗中盘算,想要在这场权力洗牌中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而此时,最具野心的三股势力 —— 和士开、胡太后与高俨,已悄然拉开了权力争夺的序幕。
首当其冲的便是和士开。作为高湛生前最信任的宠臣,又深得新帝高纬的依赖,和士开早已习惯了专权跋扈的生活。高湛的葬礼尚未结束,和士开便以 “辅佐新帝、稳定朝局” 为由,接管了朝中的军政要务。他每日在朝堂上发号施令,将文武百官的任免、国家的财政支出等大权牢牢握在手中,甚至连胡太后想要召见大臣商议事务,都需经过他的同意。
一次,胡太后因宫中用度不足,想要从国库中调取一批银两,派宦官前去与和士开商议。可和士开却当着宦官的面,冷笑着说:“国库的银两是用于国家军政的,岂能因后宫用度随意调取?太后若是缺钱,可从自己的私库中取用,不必来烦扰朝政。” 宦官将这番话转达给胡太后,胡太后气得浑身发抖 —— 她虽为太后,却没想到和士开竟敢如此轻视自己,心中对和士开的不满愈发强烈。
胡太后深知,若不尽快削弱和士开的势力,自己迟早会被和士开架空。于是,她开始暗中联络朝中对和士开不满的大臣,如太尉高睿、尚书左仆射元文遥等人。这些大臣本就看不惯和士开的专权,如今有胡太后牵头,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她。胡太后与大臣们秘密商议,决定以 “和士开专权乱政、危害国家” 为由,联名上奏高纬,请求将和士开调离京城,任命其为兖州刺史,以此剥夺他的权力。
就在胡太后暗中布局的同时,高俨也在蠢蠢欲动。高俨自小便被高湛宠爱,手握一定的兵权,对和士开的专权早已不满。他认为,和士开不过是个谄媚小人,凭借讨好高纬才得以掌权,如今高湛去世,正是自己夺取权力的好时机。于是,高俨找到了自己的姨父 —— 侍中冯子琮。冯子琮一直希望高俨能取代高纬,成为北齐的皇帝,这样自己也能随之飞黄腾达,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除掉和士开。
为了确保计划成功,高俨与冯子琮精心策划。他们先是利用高俨手中的兵权,暗中调动了部分禁军,控制了邺城的重要据点;随后,冯子琮又在朝堂上故意散布谣言,称和士开与北周暗中勾结,想要谋反。谣言很快传遍了京城,百姓们人心惶惶,大臣们也纷纷要求彻查此事。高俨则趁机向高纬上奏,请求允许自己带人 “抓捕叛党和士开”,还北齐一个太平。
此时的高纬年仅十四岁,面对朝堂上复杂的权力斗争,早已没了主见。当胡太后与大臣们联名请求调离和士开时,高纬因依赖和士开,起初并不同意,可在胡太后的反复劝说下,又开始犹豫;当高俨上奏请求抓捕和士开时,高纬看着高俨坚定的眼神,又担心和士开真的谋反,心中更加混乱。
他一会儿觉得和士开对自己忠心耿耿,不该被调离或抓捕;一会儿又觉得胡太后与大臣们说得有道理,和士开的专权确实对国家不利;一会儿又害怕高俨会趁机发动政变,威胁自己的皇位。高纬在各方势力之间摇摆不定,既不敢答应胡太后的请求,也不敢批准高俨的上奏,只能终日躲在宫中,与宫女、宦官们玩耍,试图逃避眼前的困境。
而朝堂上的三方势力,并未因高纬的犹豫而停止行动。和士开得知胡太后与高俨都在密谋对付自己后,也开始采取反击措施 —— 他一面加紧控制朝政,提拔自己的亲信,一面不断向高纬献殷勤,送各种新奇的玩具与美食,试图进一步巩固高纬对自己的信任。胡太后则继续联络大臣,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再次上奏,逼迫高纬罢免和士开。高俨与冯子琮则决定不再等待,计划在近期发动行动,直接抓捕和士开。
北齐的朝堂,如同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各方势力的争夺愈演愈烈。而年幼的高纬,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世界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场权力斗争不仅会决定他的命运,更会加速北齐的灭亡。一场血腥的风暴,已在北齐的都城邺城悄然酝酿。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奇葩皇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