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极星阴谋
九月的黄海季风裹挟着细雪,在瓮津半岛的峭壁上织出冰棱蛛网。陈景明拨开缠绕在铁丝网上的野蔷薇,锈铁刺勾住她防寒服的纤维,发出指甲刮过玻璃的锐响。银簪突然在鬓边震颤,血莲印记凝结出六瓣冰晶,每片结晶都映着远处苏军碉堡的倒影——那座嵌在玄武岩里的混凝土建筑像头搁浅的铁鲸,射击孔里渗出的胶状物质正随海风脉动,在暮色中泛着磷火般的幽蓝。
“低温休眠剂的活性指数还在上升。”老杨的地质锤敲在碉堡墙体上,剥落的混凝土块里嵌着半截琥珀色根须,“看这细胞壁结构,和沈工1979年在青海盐湖提取的抗盐酶菌株完全一致,但多了层类冰层蛋白外壳。”他对着样本呵气,冰晶瞬间汽化成白雾,露出根须表面螺旋状的刻痕——与小李在威尔克斯地冰渊捡到的青铜齿轮纹路同出一辙。
陈景明的指尖触到铁丝网的焊点,突然一阵电流般的刺痛。银簪的冰晶开始融化,血莲印记渗出温热的红光,顺着铁丝蔓延进碉堡裂缝。她想起卡捷琳娜日记里夹着的1983年卫星照片,照片上这片海域曾悬浮着直径百米的金属薄膜,而薄膜中心的坐标,正是此刻脚下的苏军碉堡。
“杨工,热成像有发现!”小李举着改装过的地质雷达,屏幕上碉堡内部浮现出蜂窝状的蓝色光点,“地下三层有生命体征反应,体温恒定在-12℃,和休眠剂的理论参数吻合。”他突然指着雷达边缘一个移动的红点,“还有个热源在B2区移动,体温37℃,正在靠近我们!”
碉堡铁门发出生锈牙齿摩擦的吱呀声。陈景明拔出银簪时,看到门口站着个穿朝鲜人民军制服的老人,肩章上的金达莱花已褪成暗褐色,手里握着支枪管扭曲的AK-47。老人的瞳孔是奇异的冰蓝色,盯着她鬓边的银簪,用俄语吐出两个词:“3вё3дный коresh(星核之根)。”
“他说的是1983年北极星计划的暗号。”老杨突然用俄语回应,从背包里掏出半块青铜齿轮,“我们在冰渊底部找到这个,序列号尾缀是Щ-79。”老人的枪管猛地垂下,冰蓝色瞳孔剧烈收缩,从内兜摸出个铅盒——盒盖上刻着与碉堡五角星徽章相同的纹路,中心镶嵌的赤铁矿晶体正在与银簪共鸣。
铅盒打开的瞬间,碉堡内部传来轰然巨响。陈景明看到胶状物质从裂缝中喷涌而出,根须在半空织成发光的网络,将老人手中的赤铁矿晶体托起。小李的雷达屏幕上,所有蓝色光点同时亮起,地下三层的金属门被某种力量从内部撞开,涌出的休眠剂在地面凝结成莲花状冰晶。
“1983年苏联生物部队撤离时,把实验体封在了地库。”老人的俄语带着浓重的西伯利亚口音,他指着冰晶莲花中心的凹痕,“沈工当年给我们提供了抗盐酶基因,说能稳定星核能量,但美国人的电磁脉冲弹炸毁了冷却系统……”他的话被一阵骨骼错位的声响打断,胶状物质包裹的根须中,伸出一只戴着不锈钢手铐的手臂。
银簪突然脱离陈景明的掌控,射向冰晶莲花的凹痕。赤铁矿晶体与银簪共鸣的刹那,地库深处传来核反应堆启动般的嗡鸣。老杨抓住老人的肩膀:“沈工1968年在丹霞山遇袭,是不是因为他发现了星核锁链的秘密?”老人冰蓝色的瞳孔里闪过血色:“美国人怕我们用休眠剂激活地核能量,就像1968年炸掉莲花浮雕那样……”
墙体突然渗出黑色液体,胶状物质开始碳化。陈景明看到休眠剂里的实验体轮廓——那是个穿着白大褂的亚洲男人,手腕上戴着刻有“戊申年造”的银镯。老人将铅盒按在男人胸口,赤铁矿晶体发出最后的强光,所有冰晶莲花同时爆裂,根须化作飞灰融入陈景明鬓边的银簪。
“这是沈工的副手,1983年帮我们转移星核碎片的人。”老人咳出黑血,从喉间掏出枚青铜钥匙,“北极星计划的真正目的,是用休眠剂把星核共鸣器封在地核热点,但美国人在朝鲜海峡布了电磁陷阱……”他的身体突然开始透明,像被低温冻结的影子,“去长白山,那里的地幔柱连接着昆仑星核的最后一道锁链。”
细雪突然变成红色,陈景明接住一片,发现是染血的桦树茸。碉堡顶部的五角星徽章正在剥落,露出下面刻着的史前星图——十二道螺旋沟壑从瓮津半岛延伸至世界各地,而长白山的位置,恰好是星图中心的空白点。小李的雷达发出最后的尖啸,屏幕上所有光点汇聚成一个坐标:北纬41°52,东经128°03,那是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天池。
老杨捡起地上的青铜钥匙,钥匙齿纹与陈景明银簪尾部的凹槽完美吻合。海风送来远处军舰的汽笛声,细雪中浮现出美军侦察机的影子。银簪突然发出灼热的红光,血莲印记在陈景明手背拓印出完整的星核锁链图,而长白山的方向,正有一道赤金光柱冲破云层,如同大地睁开了眼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