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的意识波动出现了一丝迟疑:“理论上……可以尝试。但我们的意识延伸需要载体,且消耗巨大,无法持久。”
“载体由我们提供。”伊莫瑞看向逻辑编织者的界面,“逻辑编织者,你们能否制造一种可以短暂承载林海意识、并能高速机动、同时具备超强规则抗性的侦察单位?”
界面上的数据流飞速闪烁,片刻后回应:“基于现有技术,可尝试合成‘逻辑-灵能混合探针’。利用灰烬之城提供的活体金属作为基底,嵌入我族的自适应逻辑核心,再由林海意识进行‘赋能’。成功率预估:百分之四十一。存在未知风险:逻辑核心与灵能可能产生不可控的排斥反应。”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方案,将三种技术强行嫁接在一起。失败的可能性远大于成功。
“没有时间犹豫了。”伊莫瑞决然道,“立刻开始联合研制!伊莎贝尔,协调所有资源,优先保障该项目!这是我们同盟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命令下达,整个灰烬之星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材料实验室里,星尘遗民的生命晶体技术与逻辑编织者提供的超密度合金在活体金属的调和下进行着危险的融合试验;能源中心,地脉能量被小心地引导,尝试为逻辑核心和灵能赋能提供稳定但不同性质的能量支持;而在一个特制的屏蔽静室内,一位自愿献身的林海意识体(以一种特殊的光态生命形式存在)正准备与第一台原型机进行首次意识连接。
过程充满了惊险。逻辑核心的冰冷计算与林海意识的温暖流淌多次产生剧烈冲突,导致探针结构不稳定甚至濒临解体。但在伊莫瑞的平衡之力调和下,以及逻辑编织者近乎苛刻的算法微调和林海意识体的主动适应下,一次次危机被化解。
四十八小时后,三枚长约十米、通体流转着暗金、翠绿和银白三色光芒、形状如同梭镖的“逻辑-灵能混合探针”终于研制成功。它们静静地悬浮在发射架上,散发着奇异而协调的能量波动,仿佛是三颗孕育着未知可能性的种子。
“探针发射!”随着伊莫瑞的命令,三枚探针化作流光,瞬间突破大气层,朝着遥远星空中那片正在不断扩大的“秩序荒漠”边缘疾驰而去。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通过探针传回的实时数据流和灵能视界共享的感知影像,他们“看”到了那片被规则修正场侵蚀的空间——星辰如同被冻结在琥珀中,光芒均匀得令人窒息,空间结构僵硬死板,连时间流逝都仿佛变得粘稠。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排斥感和虚无感,透过探针传来。
探针小心翼翼地靠近修正场边缘。突然,一股无形的力量攫住了它们!规则修正场开始试图“解析”并“标准化”这些闯入的“异物”!
逻辑核心疯狂运转,抵抗着算法的同化;活体金属基底在平衡之力的保护下艰难地维持着结构;林海意识则如同最柔韧的网,包裹住探针,用充满生机的“变量”特性,努力抵消着那股抹杀个性的力量。
数据如潮水般涌回!规则修正场的运作模式、能量频谱、核心算法的偏好……大量珍贵的信息被获取!
但代价也随之而来!一枚探针的逻辑核心过载,银光爆闪后彻底沉寂,被修正场吞噬。另一枚的活体金属无法承受持续的压力,开始崩解。只有最后一枚,在三者力量最完美的平衡下,坚持到了最后,在完成预定侦察任务后,拖着残破的身躯,艰难地脱离了修正场范围,朝着灰烬之星返回。
虽然损失了两枚宝贵的探针,但这次行动取得了至关重要的成功!他们不仅获得了关于规则修正者的一手资料,更证明了不同文明力量融合的可行性!
“数据分析完成。”逻辑编织者的界面传来新的信息,“规则修正场存在一个极短暂的‘规则刷新间隙’,在此期间,其防御强度会周期性下降。建议利用此间隙,发动联合干扰攻击。”
“林海意识可以构建‘心灵迷障’,干扰其目标锁定。”长老的意识波动带着疲惫,但充满决心。
“灰烬之城提供能量支撑和平衡锚点。”伊莫瑞总结道,眼中燃起战意,“制定作战计划‘破壁’。目标:在规则修正场抵达前,给予其一次重击,延缓其进程,向全宇宙展示,同盟……有能力反抗!”
星火同盟,在经历了最初的摩擦与牺牲后,终于握紧了拳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碰撞。真正的考验,近在眼前。
“破壁”行动的命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星火同盟初生的指挥体系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迅速转化为各个文明高效而独特的备战节奏。灰烬之星的地脉能量被有序引导,汇聚到几座经过特殊改造、表面铭刻着林海灵能符文和编织者逻辑阵列的尖塔之上,尖塔顶端,由活体金属与生命晶体融合而成的巨大共鸣晶体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能量在其中压缩、转化,等待着爆发的瞬间。永恒林海的无边森林中,亿万世界树的意识以前所未有的同步率共鸣,翠绿色的精神能量如同潮汐般涌动,在林海上空编织成一张无形却坚韧的、足以扭曲感知的“心灵迷障”。而逻辑编织者的液态金属云团则在遥远的星空间高速重组,化作数百个精密无比的、如同分形几何艺术品的能量聚焦透镜,它们冰冷地计算着最佳的折射路径,准备将灰烬之星汇聚的能量以最高效率导向目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